第61章

他对自己的水平没有信心,拉下脸皮找了个在德国留学的校友帮忙把杨翊的稿子修了几遍,还远程连线辅导了几次德语问答,当然杨翊也支付了相应的报酬。

一转眼,复试的时间就到了。

东立大学是本地的学校,这倒方便杨翊不用跑太远。

杨翊报的是热门的民商法所的全日制学硕,直到复试当天杨翊才知道本来就不算多的招生名额已经有一部分是被本校、外校保研名额给占了,另外东立大学还会优先照顾本校考研的学生,他们这些外校考研处境非常艰难。

专业面试的时候,杨翊觉得有个考官看他的眼神都是斜的,懒洋洋地说了一句:“师大法学院啊……”

后来有老师问杨翊愿不愿意接受调剂到非全日制,杨翊犹豫片刻,还是回答了不接受。

英文面试的时候杨翊又吃了个大亏。

他英语成绩很糟糕,本科期间每年两次的四六级次次到场,闷着头一直考到大四才将六级勉强考过,英语面试什么的简直就是个天大的障碍。

杨翊在谈到自己本科期间都做了些什么的时候,提了一句自己学过一点德语,这时候有个一直默不作声的中年男教授突然说了一句话。

杨翊听着发音应该是德语,但杨翊根本听不出来他问了什么。男教授又重复了一遍,这次放慢了速度,但杨翊依然什么都不知道。

男教授跟旁边的考官说了句话,然后他们看着杨翊笑了笑,幅度不大但意味明显——让你装逼。

男教授用英语将他的问题又问了一遍,这会杨翊总算是听懂了,但他心态根本难以平复,答得也是结结巴巴的,效果大打折扣。

他连自己怎么走出考场都记不得了。

后来结果出来,杨翊预料之中的被刷了。

何云建一看杨翊的样子心里就有底了,也不敢去问杨翊结果究竟如何。

杨翊走出考场的时候心里就有所准备了,现在看到这个结果也不觉得意外,但他也没有何云建想象中的低落一蹶不振,复试结束之后杨翊就在着手准备调剂。

调剂也是很尴尬的事,早就动手准备调剂的人多了去,杨翊这趟算是晚了。全国各大高校的官网都被杨翊翻了个遍,挨个地打电话、发邮件,哪怕是一些录取名额非常少的学校杨翊也没有错漏统统联系了一遍。

但得到的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拒绝或者没有回复,他本身条件不够,调剂的时间也晚,没有哪个学校会专门等他。

杨翊发现自己也没有意想中的难受,虽然为了考研付出了很多,但真的考不上也没有办法。

他差不多已经将全国上上下下的学校都轮了个遍,心里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只是既然都着手做了还是想做到底为止。

有天他拨通了一所滨海大学的电话,接线的人听到杨翊的本科院校名字之后很惊喜地告诉杨翊,他是杨翊的老学长!只不过他比杨翊早毕业近十年。

大概是出于同校情谊,这位学长跟杨翊建议,虽然他们学校的民商法已经招满了,但杨翊或许可以考虑一下海商法。他们允许院内跨专业调剂,虽然海商法专业是近几年才新开的,但总归是一线希望。

杨翊没有犹豫太久,有热心学长帮助杨翊很顺利地调剂到了这所学校法学院的海商法所。这所学校就名气而言不比东立大学差多少,只是比较偏下于理科工科,法学这种专业没什么存在感。

虽然过程充满了曲折,但杨翊总算是有书可读,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