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三)

清明祝 古桥头 1036 字 2022-11-13

“不知晏相对这些反抗者是什么态度?是不顾一切,强硬推行,还是……”

“你什么意思?”一名书办迅速地走到他面前,连声质问,“觉得是我们假传了晏相的命令?还是给自己找退路,怕担责任?”

“别吵了!”陈同袍一声断喝,吓得所有人都站直了,他们何曾见过陈侍郎这般威严的模样!纷纷双眼瞪圆,看得呆了。

“怕得就是你们这样,”陈同袍阴沉着脸,叱责道,“有事没事便怀疑人家,堂堂一个府台都不信任,那这新政还怎么干下去?不可再扯别的了。”两书办只好退到一旁。

于是陈同袍转看向知府,慢慢讲道:“晏相为人素来谦和,就算是十万火急的公事也不会苛责他人,这是内外官员所共知的。当然,他对目前扩建的事还未表态,但依其平日行事的风格来看,应该不会太过强硬。”

知府方才吐出一口重气,渐渐笑逐颜开:“晏相为本朝一代名臣,所作的决策定是不差。我等不必忧矣!”

两个书办见知府如此得意,不由得翻了一个白眼,无奈满腔的愤懑无处发泄,只得跟着他们在田边走了几圈,才算舒缓了一些心情。

一路无事,众人回到了济南,此时天已将晚,知府请同袍到二堂上吃酒,但被后者辞以‘尚需思想奏疏,上禀朝廷’,只好派人送了他们回宿房。

知府只身来到了书房,他推开门,只见四面寂静无人,兼之天气清爽,竟在这一瞬间,把他一天的疲惫都卸下来了。

他进了屋,点上了墙边的灯烛,然后一把拉过椅子来,摆放在门口处坐了,身子轻松一躺,受着外面吹进的徐徐清风,惬意不已。

待了须臾,他方才坐直了,睁开眼睛,从怀里抖出来那张纸条,见那上面写着:‘当以言语旁敲侧击,逼陈监学说出真实所想,则二书办绝无疑心矣。’他为防自己会错了意,又默默读过一遍,方才伸了伸手,将纸条扔在蜡烛边上,顷刻烧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