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五)

清明祝 古桥头 1058 字 2022-11-13

乡绅们刚抬起的屁股又落下了。

“诸位乡贤,在下今日未穿官服,就是有些私事要拜托,”王镇圭指了指身上所穿的便衣,“万望诸位给个面子。”

乡绅们齐声说:“王盐课为我等办成了一件大事,着实辛苦,我等村人自当报答。”

王盐课却一摆手:“众公太瞧得上王某了。在下于衙门里干的一官半职,好事都由大人们去揽,小人焉敢擅权,去贪诸公口袋内的银子?不过是求件事罢了。”

乡绅们见他要的不是钱,反而惊恐起来:“吾辈皆在城外乡里住,除了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外,两耳不闻窗外之事,岂得大人如此相托?”

“众公休要谦虚,这件事的确赖众公做成。”

王镇圭用茶一润喉咙,便道:“城内朱先生的书院近欲上书请求参政,但恐势单力薄,难有成效。若四公能助之劝谏府台,则书院之幸,苏州广大细民之幸。”

四公听这话里有几分大逆不道的意味,都吓呆了,纷纷显出错愕的神情。

王镇圭面皮一笑:“朱先生乃本地大儒,通晓世理,所行之举自非犯禁。我王镇圭以性命作保,此举绝不会惹府台大人动怒。”

四公知他是亲力管盐的,司上下发的命令都由他亲办,日后必多有求于他,怎能让这位大人丢了脸面?脑袋里急速地转了一番,便异口同声地应承:“王大人既以重任相托,我等敢不报效!”

“怎么样,镇圭,可以了么?”朱澈拉住他的肩膀,其余人也兴冲冲地上来,好几只手硬将他扯进书院。

朱澈一边扒开那些胳膊,一边说道:“这可费了我不少日子,你们赶快上奏知府,千万别耽搁了。”

朱澈却挥开袖,叹出一口重气:“南京书院欺压我等久矣!若成为任其使唤的奴仆,我们的骨头都软了吗!就不写上书,按原先的理由耗着,看他拿我们怎么样!”

“是啊,是啊!”十几个书生跟着起哄,或喊或骂,本来清闲安静的书院变成了热闹喧嚷的菜市口。

王镇圭却大步向前,一把扯住朱澈的胳膊:“越拖对我们越不利,朱先生切莫视作儿戏,意气用事啊!”

朱澈满脸疑惑,复述着刚才的只言片语:“越拖……对我们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