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故事能让你感到一丝愉悦,又或者有一点感动,那我就已经非常满足啦。
其实伊莱恩这个角色已经在我脑中盘桓了三四年,每次我失眠的时候,脑子里都会出现一团模糊的身影,他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伊莱恩的雏形。
两年前我终于决定将他写下来,然而毕竟是第一次写小说,刚写了一百字我就完全写不下去了,我想过放弃,毕竟那时没有连载,何必逼自己呢?但神奇的是我就这样写下来了,有时一周写一点,有时一个月写一点,第一章 到第十二章的文本我写了整整一年半。写到第十二章时,回顾一下,发现也有几万字了。
这时我再也写不下去了,没有读者,创作变得异常艰难与孤独,于是我决定将它发出来,我笔下的角色也不再是只属于我的角色,他们被读者看见,也可能在他们心里留下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印象。
一开始写的文本实在是太幼稚了,以至于后来我再看的时候,完全不忍直视。于是为了发连载,我又对它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最终终于呈现出我满意的样子。虽然远称不上十全十美,但好歹能看了。
说回角色,伊莱恩这个角色是我最想写,也是最希望写好的人物。虽然他在我心里已经有了实体,又有了灵魂,但我的笔力确实不足,我很害怕读者看见的伊莱恩是不可爱的,害怕因为我写的不好的原因,他没有给读者留下很好的印象。但还是硬着头皮写了下去,每当看到读者说他可爱时,我的担心就会消解一点。
在我的设定里,伊莱恩是个不太符合常理的角色。“他算得上是某种极致的纯洁。”他童年没过过一天温饱日子,少年时期又被抓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期间丧失了感知情绪的能力,直到多年后,腺体功能恢复正常才让他露出了些原来的性格底色。他的沉默寡言并非是本身的性格,于是拨开这层皮,就会看见他实则是很柔软的,像小动物一样粘人。这也是我经常用小猫小狗比喻他的原因。
就像盖文说的那样,过去的很多年他一直独自在黑暗中行走,前途渺茫。但他从没有放弃过,甚至是去救生母也并非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生命。他始终坚守着和母亲的承诺,活下去,活着见到他。
对于这样的伊莱恩,盖文是最契合的角色。咋一看两人是完全相反的性格,实则他们是很相似的:都过度考虑爱人的感受,都同样细腻入微。这也是为什么盖文与他刚见不久就说他很温柔的原因。因为他们某种程度上说很相似,因而可以理解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