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临阵换将

就是因为秦国的换帅解决了人和的问题,或者说并没有引起人和方面的隐患。

首先,被换上的新主将白起是秦国战神,是所有秦国士卒心目中最崇敬的对象,他的威望足够,可以很快整合大军,将力量全部捏在手里。

其次,原主将王龁本就是白起的副将,他麾下的兵马跟白起也很熟悉,就算是换了也不会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发生。

最后,原主将王龁并没有受到处罚,那么他麾下的士兵也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与之相对的是赵军。

原主将廉颇因为不听从赵王敦促主动出击的命令而被调走,这回去显然不是享福的,那么他麾下的士兵自然有所不满。

新任主将赵括虽然出身名门,但自己却是第一次领兵,无论威望还是手段都不足以很快服众,赵国的将与兵之间磨合的时间要比白起那边慢得多。

这一加一减,再加上赵括与白起两人本身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共同造就了华夏古代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惨案——长平之战。

当然了,信陵君倒也不觉得自己去替换李牧就能起到白起打赵括那样的效果,但趁着王翦没发现的时候给他一个小惊喜还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战争要求知己知彼呢?

因为每一位名将的作战风格都是不同的,了解敌将的风格才能对敌军的动向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以此定计才有可能占据上风。

而临阵换将最大的好处就是会造成作战风格的突兀转变,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

举个例子,假设你已经习惯了对手偏向与保守的作战风格,那么很多时候或许在策略的选择上就会偏向大胆一些,心想反正把握不足的时候敌人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但如果突然之间敌将换成了一位勇猛精进善于弄险的人,把你的小小试探当成了挑衅,倾巢而出展开决战,这个时候你也得懵逼不是?

这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效果。

至于自己能不能尽快掌握赵军,两次救赵并旅居赵国十多年的信陵君表示那都是洒洒水啦。

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要去北线跟王翦过过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