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焚城(二)

从第一次得到王政起事的消息后,徐和就和司马俱就讨论过自家若是同时揭竿而起,如何攻取临淄。

护城河上他们没有太好的办法,对付临淄的第二道防线,却已有了主意。

那高达十几米的城墙,绝对不能单纯依靠云梯之类的手段。

那样攻陷城头太吃力了,便是打开了缺口,却未必能守住。

毕竟这需要手下有一部分的精锐,在个人和小团队战力上远超官军。

办不到的

所以讨论之后,司马俱想出了一个办法。

垒墙!

利用泥土,砂石,甚至流民的尸体这些,强行堆出一个斜坡!

这其实是一个笨法子,属于事倍功半的那种。

因为所需要付出的,实在惊人。

守军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垒墙而不管不顾。

那便代表了,要堆出一个足够克服高墙且长度到城头的斜坡,付出的人命应该也是海量的!

所以虽然这个方法会让坚城最大的方向大半失效,采用者却极少。

这个计策虽然投入大,但是最终徐和还是认为,大为可行。

因为真要是垒起来了,那攻城方几乎可以说能长驱直入了。

一个斜度合适的土堆,甚至可以直接出动骑兵冲锋了啊!

这个方法在历代攻城战中其实出现的频率不高。

第一自然是人命了,大部分正规军基本除了作战的,便是辅兵,怎会如此浪费?

慈不掌兵固然不错,但全不爱惜兵卒的将军,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第二是攻城的方法其实很多,无论是挖地道,围点打援,甚至策反内引等等

强行攻城本就落了下成。

第三是大部分城池本身利用云梯、冲车,加上一些悍勇的先锋便可以攻破。

便同样是笨法子,那种围而不攻,活活耗尽城内的粮食,水源等,也比这个方法更划算些。

所以,除非是攻城方真的到了不拿人命当回事的地步,同时又必须攻破某一座坚城,而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垒墙攻城这种下策中的下策。

偏偏,此时临淄城下的叛军联盟,倒是完美契合了各项要求和条件。

临淄是大城,无论粮食,器械,或者水源,都极为充足。

几十万的流民人命,完全不值钱。

冲着其富饶和资源,又必须攻破!

尤其是王政之前的举措,更是点醒了徐和,让他突然发现了更好驱使流民的办法。

简直是最后一推,让垒墙攻城的可操作性又大大提升了。

凄厉的号角声中。

攻城开始了。

第一批冲上前的人,自然是那些流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