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秦律问迹不问心(二合一)

以蒙骜言语来看,结合当年吕不韦做事,倒是也说的通。

但事情不是一句说得通就能定论的,因为以事实倒推逻辑很容易。

比如爸爸买了一个西红柿,中午做了儿子最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儿子认为父亲是特意给自己买的西红柿。

等到晚上妈妈回来。

告诉儿子,爸爸买西红柿是因为妈妈想要吃柿子拌白糖。

妈妈有事没回来,所以给你做了西红柿炒鸡蛋,这个西红柿其实是给妈妈买的。

在没有爸爸亲口确认的情况下,两人的逻辑都说得通。

这就是为什么秦律问迹不问心。

言辞,逻辑,配合当事人行为,看起来都天衣无缝,但那不意味着就是真的。

在秦律方方面面管制的秦国,秦人思维也有着明显的秦律痕迹,始皇帝也是如此。

今日没有真凭实据,始皇帝不会信任蒙骜所言。

但,蒙骜有。

老将也尽力平息着自己情绪。

虽然蒙骜脾气火爆,性情直率,但他不傻。

面前站着的嬴政是秦国的王,是天下的王。

他不能当做自家亲儿子,亲孙子那么大骂。

“屯留一战,咸阳中从此有了一句‘你子类王弟’的咒骂话,长安君被诟病十年。”

“蒙公是想说那五万大军并未兵败,成蟜是设计让郭开掌权这件事罢,此事成蟜已与朕言说。”

“不,老夫要说的是,陛下用城池换长安君。这么一个天下人都以为是荒谬的行为,吕不韦为何没有阻拦。”

“成蟜被擒,一日不回秦国,秦国便颜面无光。于天下失颜也,吕不韦不得不同意。”

“吕不韦从来不在乎这些,陛下在赵国那么多年,不是长安君奋力要求,吕不韦会接陛下归秦乎?”

始皇帝目光瞬间凝固,心神却大受震动。

他的逻辑不通了……

而蒙骜的逻辑,通。

始皇帝干瘪地为自己逻辑找理由,道:“世易事变,人亦会变。”

“那五万大军呢?陛下批阅的奏章上,有没有五万大军是怎么兵败战死的?是水淹,还是中埋伏,还是火攻?”

“五万秦军锐士,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这么放过去了。陛下是为长安君隐瞒,有意不去理会此事,那吕不韦为何也没有理会此事?”

始皇帝闭上双眼,深深呼出一口气。

这件事,当年他没有细思过。

是啊,五万大军,足够覆灭韩国了,这么一股强盛力量,吕不韦怎么会不过问呢?

吕不韦看不过眼的,原来自始至终就只是朕……

嬴政缓缓下蹲,重新正坐,以手覆面,遮挡住自己表情不让蒙骜看见,机械的声音自他指缝间流出。

“继续。”

“那一夜,铜头铁臂,百战无伤的披甲门,率先冲散吕不韦军阵,陛下先前没有听过披甲门罢,赵太后势力也没听过披甲门罢。”

“能在咸阳隐藏下这么一股力量,只有掌管秦国军政的吕不韦。披甲门,就是吕不韦为长安君训练的亲军。”

蒙骜今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始皇帝记忆固有印象。

让本已经觉得没有什么能打击到自身,心态调整平稳的始皇帝,再次心绪起伏不定,身躯颤了一下。

“吕不韦一直想让长安君为王,是以在长安君向其索要虎符时。虽然兵变在即,但吕不韦还是给了出去。”

“赵太后让吕不韦心腹嫪毒提前发动兵变,是让吕不韦仓促了些。但掌管秦国军政十多年的吕不韦再仓促,还能仓促到哪?”

“赵太后联络我,要我带兵入蕲年宫救驾之前,长安君就已派人将宝剑和虎符送到我的手中。没有虎符,蒙骜能调动兵马不超过一百。”

“这点人谈什么救驾,就是给吕不韦送菜!长安君坚决要陛下归秦。陛下归秦后,长安君又与庄襄先王言说,执意将王位让予陛下。”

“最后又将想要兵变扶长安君上位的吕不韦,亲手镇压。陛下为王的每一步,都是长安君在争。陛下这个王,是长安君争来的!”

“陛下曾与我手书,长安君若反,可让王位!今日老夫想问一句,若是有人刺杀长安君,陛下如何处之!”

老将一口气将所有的话说完,拿起秦剑,剑尖朝下,用力下插在始皇帝身前桌桉上。

老将情绪怎么压制也有些压制不住。

一想到城防军说嬴成蟜今夜遇刺差点身死,老将的心中就是止不住的愤满。

“长安君今夜,险些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