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黄河以北,一直是政治中心。想对比而言,南方地广人少。北方人迁往南方,能促进南方的经济发展。只要兴修水利,保证灌溉,南方的产量一定会增多!百姓们有饭吃,日子渐渐好过,经济很快能发展起来!

司马晞点头,心里记下了王献之说的话。

随后,司马晞告诉王献之:“陛下甚是思念王七郎,不知王七郎何时入宫面圣?”

王献之摇头:“我如今在守丧,不便入宫面圣。不过,有劳殿下离开时,替我带一封手书入宫,传给陛下。”

“好!”司马晞笑着颔首,他的笑容如夏日阳光灿烂,眼眸明亮有光彩。

武陵王离开乌衣巷后,立马有人跑回顾家禀告顾和。

听闻武陵王去了乌衣巷,顾和心里笃定,这件大事的幕后策划人一定是王献之!不过五六岁,便有如此城府,此子当真了得!

顾和没把这件事告诉殷浩,他再次登门去拜访王献之。

武陵王刚离开不久,顾和就来了。说明此人一定派人守在王家门外,盯着王家的动静!

王献之思量了一下,让人把顾和请进来。

顾和微笑着坐下,他笑着言道:“听闻逸少举办了一场书法展,将所有收入用于救济遗民。此乃大义之举,令人钦佩!”

见阿陌还是给他倒清水,没有泡茶,顾和心里纳闷。他觉得自己不比桓温等人差,为何王献之却不肯敞开心扉的与他结交呢?

王献之保持着礼貌的笑容,他出声回应道:“足下有兴趣,可寻家君谈论。献之没有参与家君所办的书法展,并不知详细情况。”

顾和挑眉问道:“如此看来,王七郎是忙人。不知这些时日,王七郎在忙些什么?”

王献之回答道:“守丧期内,献之每日在练字。”

顾和便说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想必王七郎的书法也有可赏之处。不知能否让顾某欣赏一二?”

王献之转头看向阿陌,对阿陌言道:“将我这些时日练写的字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