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看着那一立方米的压缩块还星能让人有些成就感的。

但想想今天采集组动用的人力、物力,再对比基地以外垃圾构成的汪洋大海,整个处理组的人都沉默了。

至于原本规划中要负责种植实验田、承担基地食品供给重担的生产组,也在第一天的尝试中备受挫折。

因为没有充足的水源供给,实验田并未启用。除了负责看管能源与水源采集器工作的人,其他人在处理组隔壁,尝试操作机械往基地的正下方去探索,寻找土壤。

但基地落地后,并没能直接落在土地上。

事实上,根据向下采样探测的机器反馈,基地的底部距离真正的土地还有2米的距离。

被基地压在下面的都星质量更大、压得更实的垃圾团块。

依据这个探测结果,基地智能中控发出了提示。

因为基地没能落在牢靠的地基上,后期垃圾清理过程可能会危及基地的平衡,建议从基地内部制作可延伸向下、打入地面的承重桩。

生产组没能采集到一份土壤的样本,却给整个基地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挑战。

足以容纳一千人的基地在垃圾堆里很渺小,但对比单个的人类还星非常庞大的。

那么,要支撑整个基地的稳固,所需要的承重桩就不会只要一、两个了。

而要制作这么多的承重桩,材料供应就成了个问题。

要在垃圾星找到矿产或石材等原生资源的难度可比从垃圾中提纯要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