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不答,转身退下,却见杜衍上前奏道:“皇上,臣以为苏锦不合适。”

赵祯道:“如何不合适?”

杜衍道:“苏锦和富弼是亲戚,该当避嫌才是,他来查,难保不会徇私。”

赵祯不悦道:“杜枢密,那也算是亲眷么?苏锦和富弼之间无半分血脉之亲,又岂会糊涂到在此大案上包庇于他,再者说了,朕会命他将案情全程公布,众官监督之下,他岂敢乱来。”

杜衍还待再说,包拯冷声道:“杜大人,听说你跟别人说过,和皇上是亲戚是么?”

杜衍一惊道:“休得胡言,我何曾说过此言。”

包拯道:“杜大人的夫人是汴梁大户唐家之女是吧?唐家家主唐德有个表侄在应天府,其女便是后宫的一名贵人,如此算来你岂不是和皇上是亲戚么?”

杜衍怒道:“胡言乱语,这八竿子拐弯的亲戚,如何能算的上是亲戚?”

包拯啐道:“那为何苏锦和富弼转弯了数道关系,你却称之为亲戚呢?”

杜衍无言以对,赵祯微微一笑心道:这包拯可不外表那样的耿直,居然也和苏锦一样会强词夺理,难怪是办案的一把好手。

第八百四十五章 印章之谜

数日后,召苏锦入京查案的圣旨抵达秦州,而早在前几日,苏锦早已将西北事务安排妥当,甚至连行礼也准备好了。

那日晏淑珍哭哭啼啼的来求肯过后,第二天一早苏锦便写了封亲笔信交予淑珍带回京城交给包拯,包拯按照苏锦所提的理由一上奏,果然获得批准,如此一来,苏锦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介入富弼一案之中。

虽然如此,此案对苏锦来说颇不容易,首先,那封信是个铁证,虽然是石介写给富弼的私信,富弼并没有回信迎合,看似是石介的一厢情愿;但这种事也根本不需要什么铁证,谋逆大案只要皇上一开口便是铁案,谁也翻不得;更何况常言说的好:无风不起浪,你富弼若是持身为正,为何这石介不找别人谈及此事,偏偏找你富弼呢?这句话问出来,你便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苏锦回到京城拜见赵祯之后,并没有轻易的下手,而是首先将那封信拿到手,在刑部派给的一间公房里反复的研究,希望能从这封信入手找到可以下手之处;信若是真,则此案没有查勘的必要,信若是假,自然可以洗刷富弼石介的冤屈。

但苏锦对书法的研究及其有限,更何况是这个籍籍无名的石介,横看竖看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信的内容上,自己也无法断定其中的错谬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