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

五城兵马司的兵马前面开路,一路前去声势浩大,京师规定城内武官不得乘轿,黄来福也没有乘轿的习惯,因此大家都是陪同黄来福骑马(虽说两个礼部与户部的官员内心中大骂不己),加上与黄来福同行的几个首领太监都是京中重要人物,这情形有些显目,因此一路吸引了城中百姓纷纷驻足观看。

本来黄来福的事情,己经在京中成为热门话题,眼下黄来福又一次进京来,还阵势庞大,更是惊动了许多人。在阜城门大街其中的一处茶楼上,几个正高谈阔论的文人也被惊动,纷纷依窗往楼下而看,等车马过去后,其中一人道:“听说那黄来福奉皇上旨意入京,筹备东征粮饷之事,哼,他一个武夫,却得如此圣宠,真是天理何在?”

另一人也是愤愤不平道:“看那黄来福洋洋得意的样子,好是风光,却不知满朝大臣,满京的读书人,就没有一个能担此筹粮筹饷重任吗,非要让一个武夫来主理?皇上是怎么想的?”

另一人却是不同意二人的意见,道:“世人皆知那黄来福谋财厉害,我等虽不情愿,却也不得不承认。再说了,为国效力,何分文武?不叫黄来福来京,东征数万将士,粮饷又如何筹办?”

一人大声道:“只要政通人和,君圣臣贤,区区东征粮饷,只是反掌观纹尔!”

那人道:“反掌观纹?真是笑话,你以为动动嘴皮子,这钱粮就可以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说的容易做得难。”

立时几人大吵起来……

黄来福的再次来京,还被皇帝托于重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的人中,还有一个特别的人物。

大明京师城内外的街道格局中,以通向各个城门的街道最宽,而这些大街,也多以城门命名,如崇文门大街、长安大街、宣武门大街、西长安街、阜成门街、安定门大街、德胜门街等。被各条大街分割的区域,又有许多街巷,到万历初时,北京的内外城共有街巷一千余条,其中胡同四百余条。

整个北京城内,又分为五城,每城的居民区,皆以坊相称,坊下又分铺,牌等,居民都是典型的四合院。其中中城在正阳门内,由于处在全城的中部,又接近皇城和紫禁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人口稠密,下设九坊六十八铺。

原兵部尚书石星的府邸,就位于中城的仁寿坊内,离他们府邸不远的,便设有中城兵马司的驻所。原先的石府是个车马盈门的所在地,眼下却是门可罗雀,一片的冷清。这时的石星,才感到世态炎凉,一天到晚,没有一个人上门不说,就是有时候出去访客,对方都是忙不迭地拒绝见客,怕惹上什么。

所以从二月初中起,在自己被停职待勘的几天后,石星便将自己关在府内不再外出,谢客静养,静等命运的安排,或许哪天锦衣卫就上门了。而出于对未来的恐慌,他府中的家人们,己是偷偷散去了一大半,只留下几个忠心的老家人看着空荡荡的府邸,还有就是府中整天拜菩萨的老妻与担惊受怕的子女。

两个多月下来,石星己是彻底的老了,头发己是花白,本来他今年六十二岁,在大明朝时,算是正牌的老年人,不过他以前还有个年轻的心态不是?眼下却是真正心如死灰了。眼下的朝中,没人敢为他说话,将来一家老小的命运如何,石星也不敢去想。

这天里,石星穿了一身的居家服,又是躺在书房的躺椅上看书,不过内心的烦闷与恐慌,又让他如何看得进去?就在他昏昏欲睡时,他的老家人轻声进来道:“老爷,那人来京了,您看,是不是?”

石星抬起苍老的脸,茫茫然道:“谁,谁来京了?”

老家人见石星变得如此,内心难过,提醒道:“就是那山西镇总兵黄来福啊!您说过的,若是那黄来福来京,便与你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