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在李如松布置的时候,在平壤城内,却是一片的死气沉沉,恐慌的气氛蔓延。

平壤城行辕内,小西行长身上穿着包铁铠甲,上头戴着前立桃形盔,铠甲外面套着红色的阵羽织,只是默默地看着眼前的地图。

在他的下首,远藤又次郎和大村纯忠二将同样一左一右跪坐一旁。二人头顶牛角盔甲,一副标准的日本战国时代武将打扮。此外还有一些部将武士们环立在旁。

身为第一军团的副将,远藤又次郎年近五十,头发花白,神情阴鸷。他是日军中有名的使用铁炮高手,在日本内战时期,远藤又次郎奉命去袭杀家亲,只用了一颗铅丸便瓦解了一万五千人的攻势。

而大村纯忠,这人也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另类。与小西行长一样,他也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喜好西洋兰学,成为了日本有史以来第一个天主教大名,还力促长崎开港,派遣天正少年遣欧使团等,也是一时之奇。

不过他的相貌让人大跌眼镜,又矮又小,怕身高只有一米五。厚重的甲胄穿在他的身上,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行辕内一片压抑,小西行长默默想着,由于朝鲜国水军的阻截,国内的给养迟迟不到,城内的粮食不多了,很多士卒生病,士兵们的厌战情绪大,加上唐人大军压境,士卒们就更是恐慌。

不过自己身为关白大人的亲信,自己第一军团也是入朝大军中精锐的精锐,虽是种种情况不利,但自己不能放弃。想到这里,小西行长眼中透出了精光。

第155章 三百门大炮、平壤血战(1)

在整个平壤城中,日军总兵力约有一万八千余人,加上五千人的朝鲜新军,合计两万多人。最后,按小西行长的部署,平壤城的守卫中,日军以重兵扼守城的西北方位。七星门、小西门,普通门等地,均有三千人以上的日军把守,配备大量的火枪弓箭等。

在城的东面,小西行长判断明军不会进攻,所以没布置多少人马。最后是在城南的南芦门、含毯门中,则是有五千人的朝鲜新军把守。余下由小西行长亲自带领,作为各门的预备队。

布置完后,小西行长的自信心又回了来,根据他获得的情报,明军火枪的威力远远小于日军的火枪威力,以一些火铳及弓箭,想要攻打平壤这样的坚城,他们最终只能望城兴叹。当然,这是日军整体忽视了明军的火炮情况下。小西行长相信自己,只要稳守稳打,固守待援,最后胜利必将是属于他的。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日。

清晨,天气还是一样的寒冷,不过平壤城内城外,早己被大战前来临的紧张气氛所笼罩。此时,明军己是整队出营,个个披挂整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城西外之地。

此次援朝的四万余人中,大部都是辽东镇,宣府镇,大同镇的骑兵,依明时军队情况,骑兵都是披甲。各镇骑兵中,不论是士兵还是军官,个个身着八瓣帽儿铁尖盔,身披连环铁甲,每人都是外形威猛。而且他们长年与蒙古人作战,都是各镇精选而出,可说都是骁勇之士。

特别是辽东镇的辽东铁骑,更是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骑兵全持火器——三眼铳。三眼铳,以精铁打制,有三个铳管,捆焊在一起,射击时可连继发射,二十步内,火力强悍。由于三眼铳铳管短,铳膛大,所以很少有炸膛的危险。在马上连继三轮射击后,对面的敌人,很少有不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