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筒车在唐时就出现,但一直到明朝段续出现,才使用于黄河沿岸。在没制成水车前的家乡,几百年中,一直守着黄河水奔流东去,而岸上大片的农田却无法浇灌。

不要说古代,就是在21世纪机械科技非常发达的时候,在中国一些地区还是坚持着几千年来一人一牛一犁的耕作方式,可见自然经济的顽强。

此时的五寨堡也是面临同样的情况,堡中没人知道关于筒车,黄河兰州大水车的知识,和段续以前的家乡一样,同样是守着清涟河水奔流西去,而岸上大片的农田却无法浇灌。

不过黄来福来了,事情将会很快得到改变。

第12章 养兵所需费用

说了一会大水车的事,桌边众人都很欢喜,黄思豪道:“如此就好,有了这水车,引水成功,堡中沿河田地就可无忧了。”

黄家在五寨堡占有的田地,大部分是在清涟河边,水车制作成功后引水上岸,有水灌溉,明年田地中的收成当然会大大不同。

顾千户也说道:“贤侄,等这水车制作成功后,你可不要忘了你顾伯伯。”顾千户在镇西卫也有不少田地,因缺水面临和黄家一样的问题,现今有了黄来福这大水车利器,他自然不会放过。

黄来福道:“当然,侄儿怎么可能会忘了顾世伯。”

众人都笑了起来,连顾云娘也笑了起来,看向黄来福的眼神有了些不同。

杨氏道:“福儿,河边可用大水车,不过我们堡中还有许多不靠近河边的田地,这些田地大多无水灌溉。你方才说引用地下水,如何引用,是凿井吗?据为娘所知,那些田地旁也有一些水井,不过大多干涸了,你又到哪去引水呢?”

黄来福说道:“是的,娘亲,是凿井引水,不过我这井可不比原先那些井。我这井深可达五、六丈,甚至可达六、七丈之多,如此深的井,保证井水远远不会干涸,而且孩儿也有办法将这井水引出。”

中国北方在秦汉时凿井灌田就比较普遍。唐代就开始应用水车提取井水。不过大多还是传统的“轱轳把”井。靠人工转动轱轳把水提上来。深度一般只有几米,属于浅水层的水井。这种井打水时费时费力,水质容易污染,而且水质较苦,最重要的是井水容易干枯。

五寨堡各处,自然也是这样的井。

而后世的一些深水井,深达十几米,数十米是很常见的,特别是那些机井,往往深达百米。就是后世的手压机井,俗称的洋井,最少也是水深十数米。

这手压机井黄来福可是记忆犹新,他小时候在农村老家中就常用,按住铁把,一压一压的,水就源源不断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