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完璧归赵论

待驿丞走后,一旁的师爷笑道:“东翁还未到江宁,就有人提前想来钻营,这江南学风,似乎也不怎么样啊?”

一般而言,每任学政履新之时,都要立即进行提考,除了考察参与院试的童生之外,也要考察那些县学府学中的生员,以免有滥竽充数之人。

因此,这些生员才会听到消息,提前来拜见新任学政,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海象乾为官十余年,历来以清正自居,看到外面蝇营狗苟的生员,心中怒气难平,冷哼一声道:“朝廷三令五申,不准人情请托,这江南士子竟不知刑罚之可畏,可见这歪风邪气由来已久。

本官此来,就是要刹一刹这股不正之风!

传令下去,自此地到江宁,本官一路上谁也不见,若是再有生员到驿站拦路投帖,一律以行贿论处!”

“是。”

师爷恭敬应了一声,当下就出门吩咐驿卒传令去了。

海象乾作为学政,有资格剥夺生员功名,对这些生员来说,可以说是握有生杀大权。

因此他的话传出去后,驿站外堵门的生员一下子就走了个精光。

听到门外清净了,海象乾的怒气也减了几分,闭上眼睛小憩了起来。

过了不知多久,两名书吏各自抱着一叠厚厚的书卷进屋,将书卷放在了海象乾面前的案上。

“学政大人,这些都是江南道书坊里畅销的书籍,不少都是本地书院弟子或者生员所作。”

海象乾睁开眼,起身走到案前,随意捡了一本书翻看了起来,看了几页觉得不错,点点头道:“看来江南还是有才子的。

当下在一张纸上记下作者的姓名。

这是海象乾的习惯,每到一地任官,都要看当地的书籍来了解地方风土人情,这次担任江南学政,就专门挑了本地士子的文章来看。

海象乾一口气取了好几本书翻看,记下了几个才子的名字,也发现了好些有名无实之辈。

待动手拿起下一本,海象乾打眼一看,竟是江宁府试题名录,不由地有些讶然。

从来只听说乡试、会试有题名录,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江宁府试,居然也出了题名录?

这江宁知府到底是无知,还是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