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页

那伴当应了一声,便快步出去了,薛舍儿看了,却不知徐知训这般故作玄虚到底是为什么,却又不好开口发问,只得坐会胡床静待,过了约莫一盏茶功夫,那伴当将一人带回精舍中,便退了出去。薛舍儿好奇地盯着来人,心中暗想:“莫非此人便是徐知训口中的‘王牌’不成”

至今进来那人大白天也披了一件黑斗篷,将整个人裹得严严实实,除了一对眼珠子什么都看不清楚,让薛舍儿心中十分好奇。这神秘人进得屋来,对徐知训敛衽拜了一拜,道:“见过公子了!”话语中中气不足,仿佛在病中一般。

“李金吾请坐,薛都头乃是某家的心腹,你将斗篷解下来吧。”徐知训指了指薛舍儿,对那人笑道,语气颇为客气。

那神秘人看了薛舍儿一眼,便将身上的斗篷解下来了,便坐了下来。只见他面色苍白,两颊消瘦,便好似多日未曾见过阳光一般,他坐下时下意识的锊了一下自己的衣襟,倒是颇为斯文有礼的模样。徐知训待到那人坐好了,笑道:“李金吾,这几日在府中住的可还习惯,下人可有慢待的?”

那被徐知训称为李金吾的汉子拱了拱手:“得公子所庇,离开那牢狱之中,如何还有不好的?”

听到这里,薛舍儿这才恍然大悟那人为何脸色如此奇怪,原来呆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只是这人为何被囚禁在牢狱之中,又为何被徐知训救了出来,藏在府中,又为何当作自家的王牌,薛舍儿越想心中的好奇心却越发烈了起来。

“李金吾乃是玉阶上人,被奸人所害,落入牢狱之中。某家早有搭救之心,只是能力不及,最近机缘巧合才得手了,让你受了甚多苦楚,实在是罪过罪过!”徐知训口中连称罪过,偏偏脸上却满是骄矜市恩之色,两厢比较起来,尤为言不由衷。

“不敢,此番受公子厚恩,脱身之后,定然会向吕公进言,报得公子大恩。”

听到那李金吾这般说,徐知训不由得喜形于色,上前躬身下拜道:“某家久闻吕公天下英雄,只是无人引荐,不敢前往,今得金吾援手,此等大恩,只怕得来世结草衔环方能报得。”那李金吾赶紧伸手搀扶,徐知训却是坚持不起,两人不由得忙做一团。

薛舍儿听到这里,才从两人的对话中猜出了个七八分来,徐知训称那人为“李金吾”,想必来人姓李曾经当过金吾将军,这本是金吾本为金乌的别称,主辟不祥,汉家天子出行之时,有侍卫手持此神鸟之像,在人主之前以为侍卫,故汉家有“持金吾”这一官职,后来延续下来,这金吾将军想必便是统领天家侍卫的将领。后来徐知训又称呼对方为“玉阶上人”更印证了这一点,这广陵城中符合这两点的只有一人,便是当年受唐昭宗之命,携带敕书沿江而下的江淮宣谕使李俨,只是却不知为何此人受了什么牵连,落入牢狱之中,更让薛舍儿惊讶的是,听徐知训所言,这李俨竟然和镇海军节度使吕方联系颇为紧密,应该是吕方潜伏在广陵的细作,而对方也承认了这点。到了此时,薛舍儿不禁被事情表面下的众多内幕弄得心惊胆颤,再也不敢小视了徐知训。

薛舍儿正在那边思量,这边李俨却在拍着胸脯打包票道:“公子请放心,吕方最是求贤若渴,招揽人才不拘一格,若你真能将弘农王与太夫人带出城外,不要说你个人的性命,便是徐氏一族也可高枕无忧。说不定将来某家也要附公子骥尾呀!”

“既然如此,小弟这条性命便交给李金吾了!”

“徐公子且放一百个心!包在某家身上了。”刚刚离开牢房的李俨赶紧将胸脯拍的震天响,唯恐对方临时又变了卦,又将自己关进那牢房之中。他在牢狱中这些日子可着实吃了不少苦头,加之听到狱卒露出的镇海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担心,欢喜的是镇海军赢得越多,自己离开的牢房的希望便越高,可又担心严可求拿自己的脑袋泄愤,也不知做了多少噩梦,否则严可求想要留他下来作为谈判的筹码,其实他单独牢房中的条件还过得去,也不至于变成这副模样。

一会儿过后,徐知训便让伴当送李俨回住处休息,待到李俨走后,他沉声对薛舍儿道:“现在你知晓事情原委了,这劫夺弘农王与太夫人之事,你觉得有多少把握?现有的人手是否够?”

薛舍儿思忖了片刻,低声答道:“那王府小人巡逻是也去过一次,把守的严密之极,若要硬攻,没有个千把人无论如何也拿不下来,硬攻是不成的,只有利用公子的身份,以有心算无心,才有成功的希望。至于把握,小人以为还是有个六七分把握,毕竟若非方才亲耳听见,便是有人亲口将方才那些事情告诉我,我也不会相信公子会劫夺那二人,出城投靠镇海军的。”

“很好!”对于薛舍儿的回答,徐知训十分满意:“那就用你那些手下吧,我府中还有八十精兵,也尽数交给你,你觉得应该哪天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