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开业前几天店铺的业绩并不是太理想。

但这种情况也只是持续了几天而已,等到回头尝试过霍记店铺的东西后,大家的购买态度就呈直线上升般的热情高涨。

尤其是住在乡下的村民,像乳腐豆豉这种可以做菜又可以当咸菜直接下饭,并且售价还便宜食物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大家早就吃酸菜咸菜吃腻了,这下有了实惠便宜的新口味当然要换。

酒楼饭馆那边情况也差不多,他们有大厨在,只要有调料那些厨子就会想尽办法研究新菜来吸引顾客。

想想镇上有多少酒楼饭馆,一笔一笔的订单下来,数量简直不可估计。

如果不是霍承毅考虑到要给跑商的商贩留货,把商品的名气往外面做,就铜牛县的销量他那小工厂真是供不应求。

之前投资的生意终于都开始相继回本了,每天回家算着账本,霍承毅心里总算松了口气,事实上他也是担心失败赔本的。

再看看肚子越来越大的小白,从年前忙到现在的辛苦也不觉得了,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

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就到了三月末。

在村民忙着春耕下种、修路的时候,春试结束,去郡县考试的读书郎们终于回来了。

春试结果不仅考生家里人关心,同村的村民也同样紧张。

毕竟士农工商,这里推崇文人,村里要是出个有功名的人物,真是光耀整个村的人。

这次黄溪村一共去了三个人,分别是霍祝源、廖博才、以及陈钰祖。

村里其实还有好几个读书的,不过只有三人是有出息的,十几岁就考上了童生。

虽然童生算不得功名,不像考到秀才就能得到朝廷的照顾,能够免税领禀米,但童生是功名路的第一步,这一关就会刷下去不少人。

当初他们村出了三个童生,可是在十里八乡出了一次大风头。

今年黄溪村的祖坟又冒了青烟,一下子出了两个秀才!

霍祝源和廖博才俩双双考中,陈钰祖则名落孙山失利。

这消息由官差传回来,当即就让整个黄溪村的村民高兴得跳了起来。

霍大伯一家喜极而泣。

廖婆子更是扬眉吐气的在门口都快笑傻了,霉了几个月,她家终于要走好运了。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儿子能行,有钱算什么,当官才是光耀门楣!”

春试结果出来,廖家两口子在村里溜达了好几圈,见人就说这句话,尤其还专门跑到霍家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想把这么久的憋屈给找回来。

但可惜的是霍承毅压根就没把她们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