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周围的群众自觉地把冲锋舟打捞起来,给他们装上车。默默地让开路来,看着消防车和救护车打着闪灯,呼呼地冲破雨幕,朝着下一个目标开进。余香给村社干部交代了一下注意事项,也这跟跳上车,撵了上去。

陡坡子村的出村大桥被冲走了,好在那仅仅是条小溪流,河道并不宽,消防队和民兵还得赶去亮连夜铺设浮桥,把10多名受困群众转移出来。

等到天色大亮,强降雨在黎明来临之前,发泄了一通之后,便销声匿迹。太阳出来,余香才带着队伍一身疲惫地回到县城。城区的排涝还在继续,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救援的队伍。

气象局解除了红色和黄色预警,余香这才松了口气,回到办公室,一头就栽倒在沙发上呼呼大睡。中午醒来,各地的受灾情况也统计了出来。农业产业和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受灾最为严重。她拿着报告,苦笑地摇了摇头,“没有办法,又只有重建。”

温馨忙着安置临时受灾群众,她给余香打了个电话,报告了一下产业基地的受灾情况。“绝大多数基地村都逃过了一劫,主要是大棚和道路、水利渠系受损。等洪水完全退了,我们再想办法。受灾群众我们通过投亲靠友,临时过渡解决了他们的吃住问题,除了个别的农房需要重建,绝大多数水退之后,没有大问题。”

余香欣慰地点了点头,“那行,你们抓紧时间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摸清灾情,拿出重建方案。”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浪潮涌(十三)

雨后天空如洗,纤尘不染。

迅疾而来的暴雨洪灾之后,松动的山体很容易产生地质滑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与灾后恢复重建,也迅速展开。在灾难面前,小企业终归是小企业,应急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一下子被亮了相。在产业园区,规模以上的企业基本上完好无损,而小企业则是雪上加霜,老旧的设备与滞后的应对措施,在洪灾到来之后,基本上是全军覆没。

大鱼吃小鱼的残酷局面,不可避免。

余香对此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虽然县上很快匹配了部分重建资金,但这对于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只能接受被重组收购的命运。

余香料想不到,这场灾难居然达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粗放型、松散型、资源消耗型小企业,被一场洪水淘汰。

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是阶段性,也是长期性的,更是变革性的。

经此一役,林县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才真正走上了正轨。

马塔桥村的农文林旅融合的路子,让余香看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希望。特别是吉娜的经营理念,搞有品质的文化旅游,而不搞单纯看人头的流量旅游,让她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