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牡丹园

王卫东心里想有许康年这样的人在向阳电子里真是好啊。

他现在已经基本决定接手牡丹园这个项目。

不过资金不是从向阳电子里面出,而是由他和宋宇欧小阳和欧小军四个人出资接手牡丹园。

结束与许康年的谈话后,王卫东又打电话给李月诗,把他打算接手京城牡丹园的事告诉给李月诗。

“李小姐,我们四个人这两年在港岛的收入一共有多少?”王卫东问道。

“四个人里面当然你的收入是最多的。把四个人的收入加在一起,我估计有4000多万港币。”李月诗答道。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国家出台政策,企业所得税是55%。而个人所得税最高的是45%。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国家逐步降低企业所得税。到90年代中期的时候已经降低到30%左右。

而个人所得税部分却始终没有变化。

在国外个人所得税普遍低于企业所得税,而现在在国内个人所得税的上限是45%,远远的超过了企业所得税。

所以许多公司里的高层和老板为了避税就在香港成立机构,也就是企业的高层人员在香港分配收入。

向阳电子是一家在港岛上市的公司,企业的高层在港岛分配收入也很正常,而港岛的个人所得税只有15%。相对比于内地的45%要低的多。

这两年来王卫东宋宇欧小军和欧小阳四个人从向阳电子拿到的工资和分红就是很大一笔。

现在王卫东要动用这笔收入来接盘牡丹园项目。

王卫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李月诗之后,李月诗说道:“除了现有的4000万港币之外,你们四位股东还需要以手里的股份在港岛的银行里至少要抵押三个多亿。接手楼盘重新开工进行建设,又是很大的一笔钱。不过到那时候,如果有源源不断的卖家购买牡丹园的楼盘,我们就不缺钱了。”

“李小姐,我现在请你去京城见接手牡丹园这个楼盘的港岛商人,尽可能的以低价把项目接手过来。我们对港岛炒楼花,也就是预售这种方式都不熟悉,这方面最熟悉的就是你。你也到牡丹园的现场去看看,看看值不值得我们入手。到时候我允许你也拿出一部分资金入股。”王卫东说道。

“老板,你要说话算数。明天我就坐飞机去京城!”李月诗说道。

第二天下午,李月诗就在京城的一家宾馆里见到了港岛达利公司的老板邓建刚。

愁眉苦脸的邓建刚疲惫不堪。

靠着在国内买101生发水发家的刘长明移民到港岛之后大开了眼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哪有什么别墅,更没有像港岛这种炒楼花也就是房屋预售的销售方式。

这时候,京城市政府组成考察团到港岛招商。刘长明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考察船,然后回到国内在沙河附近这块风水宝地拿下了一大块地皮打算大捞一笔。

可是让刘长明没有想到的是在办理房地产的各种手续的时候却阻力重重,造成手续不全,而且国家开始控制银行向房地产贷款,这就造成了刘长明资金短缺,最后不得已,他只能以很低的价格把牡丹园这个项目卖给了港岛商人邓建刚。

不久以后,被债务压垮的刘长明就死了。

作为港岛的成功商人,邓建刚觉得自己可以凭借着在港岛的经验在京城这个地方混得风生水起。

可是他接手这个楼盘以后却处处碰壁,在这个需要人脉关系和不断踢皮球的地方被折磨的欲仙欲死。

中国可不是他这个级别的港岛商人能混的。

现在他带来的1亿港币资金已经全部耗光了,如果再想不出办法,邓建刚只能步刘长明的后尘。

“邓先生,你还认识我吗?向阳电子的王卫东王老板让我到京城来见你,他想拉你一把!”李月诗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