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看电影的时候稍微留心一点,就会发现,片头片尾“出品”和“联合出品”字幕下边的公司名字越来越多。
这个问题,早两年王奈杰就注意到了,不过现在越来越夸张,最多的一部电影有三四十家出品公司,电影院放映的时候大荧幕都有点装不下了……
“很明显,风险共担、利益捆绑、抱团联盟。”徐东简单一句话概括。“大家都在玩‘大锅饭’,这个发展的趋势可能不太如杨宏康的意。”
一部电影的制作,引入多个投资方,当然是为了分担风险,这本来没有问题。可是国内电影公司越玩越大了,现在已经可以说是“人海战术”了。
大锅饭吃的人太多会带来什么问题?
短期而言,可能会增强单个项目的战斗力,毕竟人多力量大。但从长远来看,像亿达这样的院线,海淘网这样的票务平台,al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全都绑在一团船上,难免会出现资源倾斜。
制作、票务、院线、互联网结成利益联合体,必然挤压其他电影的空间,比如同档期的排片明显被碾压。
换句话说,出现某种意义上的垄断。
还有一个最可怕的问题。
人海战术出现之后,像保利这样代表性的一线传统电影公司,对项目的话语权和掌控权大大减弱。毕竟谁花钱谁当大爷不是?
既然都是差不多的钱,就谈不上谁是主控主投。
本质而言,这是一种对“内容掌控”的弱化。
第408章 美好
在好莱坞,特别是好莱坞七大这样的老牌电影公司,很少会看到超过五家以上的制作方,很多经典i电影,更是往往只有两三家利益方能拿到投资份额。
哪怕出于风险分担的考虑,这些电影公司也最多允许资本以类似“基金”的方式加入投资,但是还得忍受各种限制,基本只能分到部分利润。这一点,从制作方名单里基本只会出现主投主控电影公司就能看出来。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是制作公司对己方发起的项目“内容”有信心,不愿意把蛋糕分给不相干的人,希望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