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个人角度,王奈杰更喜欢《红海行动》,因为这样的设定更加真实。

但拍电影,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受众的需求,不能完全按照个人喜好来。

真实,就意味着残酷,前世《红海行动》就因为过于血腥,让很多观众望而却步,甚至因为选在春节档上映,又没有分级制度,被带孩子进电影院的家长投诉。这也是电影票房不能再进一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人英雄主义和适当的弱化残酷性,有助于吸引到更多的合家欢观众进入影院观看。

还有一个因素,也是王奈杰必须考虑的。客观上《红海行动》比《战狼2》的拍摄难度更大,无论场景调度、枪战场面还是多角色协调联动,都更加复杂,不是一般导演能拍好的。武觉这个《刀锋》的本子,走的就是《战狼2》的路数,可见至少在大方向上,他的确是做了充分准备和思考的,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没有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刀锋》的剧本修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王奈杰在大方向上进行把控,由武觉自己细化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基本达成一致后,双方草签了一个协议,武觉就兴冲冲地回家改剧本去了。

另外一边,被留在小会议室的靳军看剧本看得非常入神。先是囫囵吞枣般完成一遍通读,然后感觉意犹未尽,开始细看。

王奈杰推门进去的时候,靳军压根没有任何反应,依旧在极度专注地看着剧本,面颊上依稀还有尚未完全干涸的泪痕。

一看他忘我的模样,王奈杰就知道,妥了!

《士兵突击》找到导演了!

他挪开椅子坐下,靳军才猛地惊觉,如梦方醒般抬头。

“怎么样?师兄,这个本子你拍吗?”王奈杰微笑注视着他。

靳军怔怔地盯着王奈杰,过了好一会,长出一口气:“你在部队待过?”

“……”

他这个问题着实把王奈杰问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的确,按照常理来讲,没有和部队深入接触体验的人,很难写得出《士兵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