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讨檄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3595 字 3个月前

其实张冲什么都没许诺,但又全部都许诺了。</p>

这半年的厮杀中,这些军头太清楚在这个末世中到底该怎么活了。如果他们只是寻常盗匪之流,那再找个水洼过活就行了。但他们不是,他们是与汉不两立的黄巾军,他们没有退路。</p>

既然没有退路,那谁能带着他们活下去</p>

汝南的黄巾心中原来是有渠帅彭脱的,他们为其操守和信仰所折服,愿意追随左右,但彭脱大渠死了,即任的黄邵黄渠帅偏又容不下他们。所以,张冲就是最好的人选。</p>

同样的情况在颍川黄巾众也是如此,他们原先的老渠帅波才善战无前,他们本认为在波才的带领下会打进洛阳,但波才死了,而招揽他们的神上使偏又是个不知兵的。虽然他待人和蔼,说话好听,教义娴熟。但这些于他们又有何益他们是要动刀兵的,是要上战场死人的,不会真有人认为喊几句口号,就刀枪不入吧。而善战的张冲就是最好的人选。</p>

所以张冲没有给这些两方小帅军头们承偌,但所有人又都得了承偌。那就是活着,以及在未来那一丢丢的富贵。</p>

而马元义当然不知这些,在他还费力在泰山军基层传教时,所有小帅就已经抛弃了他,所以结果早就注定。</p>

这边马元义愤怒不解,那边董昭千转百绕的时候,大帐外传来一声:</p>

“渠帅,外面有只巨乌停在咱们的大纛上,不知道要不要驱赶走。”</p>

然后,董昭曾的一声就站起来了,他起来后,对张冲大喜道:</p>

“渠帅,万不能驱逐,此乌为泰山府君乘舆上的圣鸟。昔年明帝东巡泰山,返回京都,路过荥阳时,就有这一巨乌飞鸣帝舆之上,就是泰山府君对明帝祭祀泰山的回馈。而现在同样的神鸟不落汉军而落在咱们的大纛上,正说明天下德运的转移,而泰山府君正在赐福我们。有此神乌,此战必胜。”</p>

董昭的话让张冲心里一凝,因为泰山府君这个名字太多次出现在他的人生里。</p>

泰山府君是泰山的山神,也是冥府的掌控者,本来张冲只是将之当成原始的万物崇拜,但随着他越融合这个时代,越能感受有些神异的地方。</p>

当年于禁就是在泰山府君的祭庙做的祈祷,用铜钱激励众士连夜长驱回牟县作战。后面张冲还调笑过于禁,说他还用诡道,是不是将两面铜钱都粘合在一起了</p>

但谁知道于禁一脸严肃回他,当时所有的铜钱都是真的,而那一次真的就是全部铜钱都是正面。战后他还专门带着张冲返回了那座祠庙。那里被于禁用木板封禁着,还保留着原貌。</p>

之后于禁亲自起开木板,张冲才看到这些铜钱的的确确是正常的,有正有反。那时候张冲才悚然,原来于禁为这些铜钱盖上木板,不是担心自己的诈术被拆穿,而是要保留这片神迹给他张冲看。</p>

再之后的征战中,张冲又时不时会遇到些被所谓泰山府君启迪的人,如胡母班,如许汜,这些人的经历和遭遇都让张冲怀疑自己过往的唯物世界观,但一想到自己能穿越,还有一个金手指,也许这个世界真有一些他不知道的秘密。</p>

当然这一切,并不会使张冲成为一个好鬼神的人,而是在他坚定的辨证唯物外,多了丝敬畏。</p>

现在泰山府君再次在荥阳展现了神异,为泰山军众将吏的士气再添一把。</p>

就这样,满怀激烈的泰山军将拿着此战的阵表,就各自回营了,他们要尽快整军,因为渠帅已经下令,三刻后,也就是己时,参与出站的营头就要全部排上平原,到达指定的位置。</p>

于是也就是光和六年,九月十五日,己时。</p>

庞大繁杂的岳岗大营就整个苏醒了过来,不断有营头高举着自家营旗与令旗开到平原上相应的位置。</p>

此次出战的主要军团是张冲的中军甲士四千,骑军三千,左校尉军团关羽的两千步甲,右校尉张旦的两千步甲,以及汝南黄巾的四个营头,两千兵,颍川黄巾的六个营头,三千兵。</p>

这些营头从壁垒开出后,就将相应的防务交结给了后军校尉丁盛部,其人虽不愿殿后,但也知道此战壁垒得失事关全军后路,万不能有一丝懈怠,所以尽心尽力,带着汝南黄巾剩下的两千兵,以及颍川黄巾剩下的三千兵紧守大营。</p>

至于你说丁盛有没有必要监视汝南和颍川的黄巾想来以丁盛的智慧他是懂得的,毕竟刚刚已经说了,此战不容有一点不受控制的力量。没准丁盛这会还在自矜,正是他得渠帅之信任才予了他这一重任。</p>

己时泰山军准时开出,但不是说这就结束了的。一万六千人便是走到阵位都要走一会,更别说还要完成相应的布阵。所以这一布阵就布了一个时辰,直直到了午时。</p>

此战张冲调度的军阵是,由关羽带着典韦、李大目两新营布在最前,然后在左后方布置了张旦的军团,右后方,布置的是汝南、颍川两部五千人。最后是张冲的本部四千甲士留在最后。</p>

至于三千骑中,两千是泰山军的突骑,更有战力,被单独布置在战场的右侧遮护汝南和颍川黄巾。还有一千骑是汝南和颍川的骑士,这些人虽然阵型不密,但都颇为勇武敢战,遂被布置在张冲的右边,由他直接统带。</p>

在泰山军这边布置时,对面的汉军也开出了大营,显然他们也不打算坚守壁垒,坐着挨打,决定大阵排开,堂堂正正和泰山军在这荥阳之野决一死战。</p>

从这个角度说,汉军统帅黄琬确实不缺敢战之心。</p>

对面汉军布置的阵型是一个稍显奇怪的大阵,从张冲的角度看活像一个螃蟹。</p>

只见那大阵最中的赫然是黄琬的本军,左挂兖州旗,右挂河东旗,这阵内又有二十来面小旗,或写“安邑”、或写“杨县”、“平阳”、“临汾”“蒲坂”、“绛”显然是河东治下各县。</p>

然后在兖州兵和河东兵这一团的两边,又分出好多个触手。</p>

左边各个触手,有“弘农”、“陕”、“黾池”、“新安”、“宜阳”、“陆浑”、“卢氏”、“湖”、“华阴”等旗帜。他们每两个做一个触手,这就分出了四列兵阵。从这些旗帜,显然可知是京畿内弘农郡的县卒并豪势部曲。</p>

而在右边的各个触手呢,又有“平”、“梁”、“荥阳”、“卷”、“原武”、“阳武”、“平阴”、“巩”、“成皋”、“偃师”等旗帜,同样是每两面一个触手,也分出四列兵阵。这些旗帜显然是河南郡在荥阳以西的诸县的豪势部曲。</p>

看来这次,刘宏真的是扫地为兵了,将能征发的都征发来了。</p>

高坐在巢车上的张冲尽目远眺汉阵,很快就明白了此阵的虚实,也为汉帅黄琬心疼。</p>

为何心疼因为此阵全是黄琬无奈之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