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新郑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2561 字 3个月前

新任中郎将张温八月十五日从京都出发,二十日才到的阳翟。随行的还有一只两千人的节军,倒是比当日兖州牧黄琬上任要强出不少。</p>

张温在朝中是属于和宦官一党走的比较近的公卿了。这一次张让等人再不能忍受军权全为党人或清正之辈所掌握,力排众议向刘宏举荐了张温。</p>

张温出自南阳豪族张氏,当年出仕就是走的曹操祖父曹腾的路子,这两家关系莫逆。所以张温刚驻节阳翟,就将曹操喊来自己的幕府,问其军中虚实。</p>

曹操这会手中无一兵一卒,要不是知道世伯张温成了新的主帅,他早就回沛国老家招兵买马了。这些日子,他是看明白了,这手里要是没兵,说啥话都是虚的。</p>

但现在张温一来,就问其对策,使得曹操再燃信心,他对张温道:</p>

“世伯,如今可见的态势是,豫州的黄巾已经分成了两股,一股南下,一股随泰山贼北上。这南下之贼,不足为虑,自有右中郎将讨平。但这北上的一股就危险了,只因他们北上的目标多半就是敖仓。“</p>

“敖仓”</p>

“是的,敖仓作为储备漕粮的中转仓,里面积蓄的粟米不可计数。一旦为贼所占,整个天下形势都要反复。”</p>

曹操所的严重,张温想了会,确实不得不防,遂问:</p>

“那不知贤侄可有计策”</p>

谁知刚刚还大言的曹操,听了这话,摇了摇头。他告诉张温没有办法:</p>

“自颍阳一战,至少在豫州一地汉军和黄巾蛾贼攻守易势。现在停留在阳翟的汉军大约在万人上下,但普遍军吏士气不振,用如此之兵决难当对面百战之兵。”</p>

张温素来知道这个曹操有点智谋,知道他说这个话,不是在说没办法,而是他有办法,但这个办法不好讲出来。</p>

他也不和曹操绕弯子,直接点了:</p>

“贤侄,你也不用绕了。直接说吧,怎么办。”</p>

曹操不装了,直接坦言:</p>

“我们可以发动豫州豪强起团练,就像王刺史在汝南做的那样。”</p>

就这样,张温在曹操的建议中,为了弥补汉军兵力不足,终于还是将军权下放,让豫州各地的豪势们都可以编练丁勇,起团练。</p>

以曹操的见识自然知道此一招为饮鸩止渴,其人到底出于何目的而献出此策呢</p>

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这天下到底是要大乱了。</p>

从长社获得补给后,泰豫黄巾的粟粮军资问题暂时解决了。在留下两万多老营,其后三军一共两万战兵,一万老营,一路向着司隶校尉的新郑狂飙。</p>

新郑有一个游侠叫周贵,以前受过本地太平道的大恩,但是四月太平道起事的时候,他正带着一帮恶党去帮人收债,等回来时,才知道自己的恩人一族都被新郑令刘衡屠戮干净。</p>

周贵想报仇,但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只能隐忍潜伏。</p>

这一日,他得知泰山方的冲天大将军已经攻占了长社,即将带兵北上新郑,周贵就知道自己复仇的机会来了。</p>

他在坞壁聚众二百恶党,然后又私下联系了陉山的山寮匪徒郑象,想邀请他一同举事攻打新郑,呼应北上的泰山军。</p>

郑象虽是山匪,但颇有一番雄心。像他这样的身份,没有特殊的际遇,一辈子都是盗匪之流。所以当周贵联系上他时,他没多想就同意了。</p>

于是二人在陉山上的子产庙结拜,共举大事。</p>

新郑这里以前是春秋时郑国都城,战国时韩国也都于此,所以一直人文荟萃,便是郑象、周贵也慕前人故事,要在子产的陵庙前发誓,共同进退。</p>

两人合兵后,人数有四百人。</p>

周贵一方面找人南下去联络北上的泰山军,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城内的关系,不断将部众送入新郑城内。</p>

本来周贵还想给冲天大将军张冲写一封信的,但奈何他不识文,更不放心将如此重要的事找书生带笔。在他朴素的认知里,此辈皆不可信。所以他就只好找了一个口舌伶俐的心腹南下。</p>

周贵的运气到底是有的,他的心腹南下没多久就被泰山军前锋将于禁的哨探给俘虏了。</p>

当得知新郑城内有一伙人要反正,于禁忙令部将张达点选军中善走士千人,随此人火速北上,与城内反正的义军取得联系。</p>

至于这伙人是不是汉军假扮当然有可能,但于禁相信以张达的能力,是能判断的。</p>

当张达带着千人北上后,在陉山与还留在城外的周贵、郑象两人汇合。张达在了解了二人起事的原因,觉得二人还是可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