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暗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2552 字 3个月前

所以一方是百战精兵,一方是国家经制,皆有心杀贼,斗志高昂。那简单,就在这濮水之滨,决一死战吧</p>

此战典韦作为主将,和于禁、李弼、高雅商议后,就将全军两千甲士分成三面,以典韦部主攻敌阵南面,于禁率部挤压敌阵西面,李弼、高雅率部挤压敌阵东面,独独放开北面,计划将敌军往濮水方面赶。</p>

随后号角四起,各部就按军议开始调度军序,四部兵从三面齐头并进,一步步开始挤压任城国兵车阵。</p>

最后在距离敌阵还有五百步左右,典韦顿旗,全军止步。在这个距离上,泰山军最前排的持楯甲士都已经可以看到对面车营的敌兵,这些敌兵看着还显稚嫩,但这些泰山兵们却没有一个小瞧。</p>

随泰山军杀到现在的老兵们,早明白一个道理。新兵照样能射出可以杀死他们的箭失。战场是最公平也是最琢磨不定的,勇士为弱者所袭杀的故</p>

事,屡见不鲜。</p>

这会,双方的游骑开始接触,就在这一里的阵前,各自骑勇就开始三两厮杀,展现各自精湛的斗技。</p>

和一般人以为车阵只会死守不同。汉兵的车阵会在外翼留有骑兵遮护,这叫攻守兼备。此一战术源自于汉武时期出塞作战的需求。彼时汉军深入草原,所有的探索和攻击作战都依赖于骑兵,但汉军开创性的在骑兵中加了楯车兵,专门作为辎重和骑兵的岸岛。每当汉军骑兵向外探索,破袭和骑战后,都会回车阵休息或者获得补给。这很类似航空母舰和战斗集群的关系。</p>

所以此刻,双方一站定,最先爆发激烈冲突的就是双方的游骑,要试探出彼此的战力。</p>

这边游骑缠斗,那边汉兵车阵内螺号四起,不知道在传递什么军令。总之就见到原先只有一圈的车阵,陆续在螺号中收缩,形成了一个双层圆的阵线。</p>

很显然,汉兵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选择收缩防线,减少车阵的外圆接触面。</p>

这边,游骑战斗已经结束,泰山四部兵,共出动各自扈兵精骑五十参战,而对面汉兵游骑只有三十骑,所以在人数上就处在了压倒面,胜利自然属于泰山军。</p>

军团大战,以少胜多有之。但越是小规模的战斗,人数多寡越是成败关键。</p>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huanyuana</p>

率这队游骑的骑将是典韦的扈兵队头张烈。其人是典韦专门从蒙沮的飞军背旗中挖来的,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参与多次大战,尤善于这种小规模骑战。</p>

张烈的右胳膊被敌将擦了一下,出了一个大创口,但好在不深。周遭几个伴当都劝张烈回阵让医将包扎一下,但其人不为所动,依旧兴奋的率游骑们驱赶汉军残骑。</p>

这也是泰山军老战术了,一旦击溃敌兵,就会下意识驱动残兵冲敌阵,看是否能冲破。</p>

但很显然,这伙汉骑也都是老兵,虽然甫一接触,他们这边二十骑直接落马了八骑,再不能战,但撤退时,他们却也井然有序。他们绕开了本军车阵,直接向北面而去,那里没有泰山贼,他们可以从容回车阵内重整。</p>

张烈见驱残骑冲阵不管用,也</p>

只能做罢,只散在车营附近游弋,随时观察可能出现的战机。</p>

典韦在马上下令</p>

“命各部继续前进,步鼓不停,左右两面各自指挥。”</p>

然后早就等待的探马就飞驰两面,告诉于禁、李弼和高雅。</p>

在声声步鼓中,泰山军三面行进,如林长戈徐徐而行,威武肃穆。</p>

手搭着凉棚,典韦想着以前追随渠魁张冲时的战斗,反问自己,如果渠魁在这里,他会选择如何破阵呢</p>

视野中,这只汉兵虽立了车阵,但其兵显然不如上半年他们在博县遇到的那只兵,那个叫刘延扎得才是真正的铁壁,眼前的这只还差了些意思,一开始还算列得严整,但随着他带着所部进一步向前压迫,对面明显换乱起来。</p>

就典韦目光所及,时不时能看到敌阵内有汉吏挥舞着大棒,抽打那些换乱失措的部下们。</p>

看到这,典韦内心大定。他高喊</p>

“弓手举弓。”</p>

早已准备好的弓手们,纷纷举弓,等待下一条军令。</p>

泰山军的方阵继续移动着,很快就走到了距离汉兵车阵只有两百步的地方。典韦挥动红旗。已经列马走到弓手队的曲将赵宠立马应旗,随即对二百弓手高喊</p>

“前面两百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