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东莱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1766 字 3个月前

不过既然胶东有主,那赵达的方略自然就用不得了,他此刻也有点意兴阑珊,毕竟第一次参赞这么重要的势力发展规划,他显然是用了心的,现在用不了,多少有点失落。</p>

不过张冲倒也在安慰</p>

“永希,你也不用失落。你东向胶东发展的策略是可以的,我们现在不能全军移军胶东,但依旧可以派一部分兵在此地落脚,在丘陵乡野建立根据地。”</p>

“根据地”</p>

“是的,也就是可以扎根凭据之地。比如来芜谷地就是咱们现在的根据地,泰沂山区也是咱们的根据地。我们和这根据地的关系啊,好有一比,就是走多了路,你得有个地方休息,在这地方修养,整编,补给,募兵。如此,咱们才能继续跑,继续和汉庭战斗。”</p>

众幕僚明白了,这根据地就是基业,地盘的意思,只是渠魁这个根据地范围可以更小。</p>

赵达不确定道</p>

“两地的太平道会允许我们建立这根据地吗”</p>

张冲笑了,道</p>

“太平道虽然立足乡野,但现在普遍在城市中传道,现在能留在乡野的太平道已经不多了。不过北海的管亥大渠,他们可能还继续扎根乡野,所以此地的太平道信众也更多。而相反东来的管承大渠,是海寇起家,他的根据地更多的在海外的几个大岛上,东来的广大农村并无太多的信徒。所以,我们可以在东来建立根据地。”</p>

这会开到现在,实际上张冲已经明白了现在大伙对今后发展的几种看法,他总结下来为三条</p>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p>

第一种,坚壁清野,在奉高和汉庭打持久战。这是有道理的,汉庭集中中原和南北二军来征讨他,张冲自信以他所部的储备和士气,守个一年不成问题。而这一年中,天下形势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光是汉庭将中原和京畿的可战之兵都抽调来打他,那自然两地就兵力空虚,到时候太平道起事,自然一帆风顺。</p>

后世元末群雄逐鹿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当时张士诚占据高邮称王,元丞相脱脱率兵百万围攻高邮,最后因为元庭临阵换帅,元军军心涣散,最后反被张士诚给打败了,至此元庭鲸落,群雄疯生。</p>

所以他张冲也能打一个汉末版的高邮之战。但这策就是要他张冲做好人,给太平道其他人做前驱了。这事不是不能做,毕竟如果太平道起义能成,他也是能顺势发展壮大的。但这事也不简单,他也要好好想想其中利害。</p>

而第二种就是更积极进取的方略,即主动出击中原,寻找汉庭主力,与之决战。胜则乾坤翻覆,败则一切皆休。而此策又需要中原太平道的合作,但他与这些地方的渠魁都不认识,也不知其秉性,如何敢将全军性命放在他人之手。所以,此略不能用。</p>

而第三种就是偏保守的方略,即分兵东出东来,此为狡兔三窟之策。到时候有两个根据地,无论是攻是守,都比一个更要灵活。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就是现在本兵本来就是五千,还要再分兵出去,到时候万一在东来建立根据地不利,然后这边也因为兵力不足,把来芜谷地给丢了。那就相当于两个都要,最后两个都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