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求贤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1931 字 3个月前

“二位好壮士不可自清。岂不闻,宰相必起于州部,勐将必发于卒伍。国不正,必使乡野有遗贤。所以勿以乡野村夫自轻。”</p>

这两人有没有大才张冲还不清楚,但有没有武勇,他可见太清楚了。此二人每个都是精通级武士的战力,不输大胡子。</p>

谁都想听好听话,这李氏二兄弟自然也不例外。当听张冲抬举他们,二人果然对张冲好感倍增,原先稍忐忑的心也安顺不少。</p>

由不得二兄弟不忐忑,他们出山投靠张冲,实际上就是带着宗族到张冲这里乞食的。山外的黔首都没粮,他们山里的就更穷困了。他们二兄弟再不找个依靠,全族都要饿死。</p>

听李辅说他弟弟读孙子兵法,张冲啧啧称奇,这可不是寻常人家能读的。不过相比于五经句读艰难,微言大义。这孙子兵法又好读很多。往往是一些经学家族转型的中间读本。像这李家读孙子兵法倒也在情理之中。</p>

见这李弼有点意思,张冲起了考校之心。</p>

他问李弼</p>

“我看诸多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君可为我要虚实之道。”</p>

李弼心里感慨,本以为泰山盗只是一时之幸,成乱而起的群盗。没成想着渠魁还如此知兵,一句话就倒出用兵之道在虚实。</p>

李弼不敢怠慢,忙将他自己带族兵的理解具以告之</p>

“虚实之道,在于正奇相换。何谓正,先出合战者为正,后出为奇。正奇可以是攻守、前退、主辅,正奇之间又能变化。如前一刻为主兵先攻,顿兵后,再以辅兵攻,那正变奇,奇变正。但善用兵者,又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p>

张冲不断点头,对正奇之道的阐述,最容易试出将领的军事理解。凡把正奇当成阴谋诡计之术,那显然就是</p>

不知兵者。</p>

从李弼这话来看,这人是知兵的,做个善将有余,但</p>

这边张冲刚在想,那边李弼最后又说了一句</p>

“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p>

嗯此言一出,张冲对着李弼是真正的另眼相看,这是个人才。</p>

为何</p>

在张冲看来,他将人才分为三个梯队。</p>

第一梯队者,能用而不能言。就是自己有实践能力,但并不能准确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想。</p>

第二梯队者,能用能言。这类人才已经能将自己的实进行总结提炼,对自己实践过程的诸多地方都能和别人交流清楚。但可惜,要言太烦,不能让一般人听懂。</p>

而第三梯队者,就是能用能教。能将提炼的再进一步提炼,用十句话讲述的部分,最后一句话就能说清。此时这人已经对自己所实践的领域有了非常高的理解。</p>

如果说先前李弼说正奇,说了那么多,那算是第二梯队人才。因为他也就是和张冲这样有带兵经验的人讲,才能沟通。但凡一个没带过兵的,根本不知道李弼在说什么。但李弼最后那话却是直接升成第三梯队人才,那句致人而不致于人,道出了兵法的精髓,甚至是全部奥义。</p>

这和张冲自己提炼的不谋而合,张冲就认为兵法之道就是一句</p>

“掌握主动权。”</p>

所以,对李弼,张冲特别满意,这边立马感慨</p>

“有二位相助,何愁大业不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