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积粟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2317 字 3个月前

所以张冲即便有后世成功经验,也要在汶阳种一块试验田,让人从头走这一遍这个技术。毕竟从知道到做到,二者的鸿沟太深了。</p>

今天,就是张冲带着大伙在汶阳圈地打算确定耕作区的日子。</p>

此刻,同样穿着犊鼻裤的张冲正带着金丙一帮子老农在看土地的情况。</p>

金丙蹲在地上抓一把泥土,然后闻着,赞了一句</p>

“渠,这片地不孬。”</p>

张冲颔首,这地必然不孬,要知道这片汶阳在历史上不知道浸润了多少齐鲁人的尸骸。</p>

春秋齐鲁争霸,二国就以这泰山为界,齐国每每大战,必出汶阳。所以这地可以说是相当肥沃的。</p>

但可惜</p>

金丙可惜道</p>

“这地是不错,也齐整。但孬就孬在离汶水太远了,咱们不论种麦还是种稻皆不成,只能种种粟,就这也要吃水的。”</p>

金丙不知道张冲为何要选择这片田土来耕作,明显不划算。</p>

但张冲自有他的法子,他要在这里深挖沟渠,然后将汶水引到这里,这这片地上种更高产的麦。</p>

至于怎么引</p>

不是挖个运河那么夸张,那太耗费人力了。而是他要做水车,将汶水引流过来。</p>

水车的原理其实就是用人力为动力的引水装置,用脚踩或者手摇的方式将水引入沟渠用以灌溉。</p>

张冲整个冬天就和辎重营的匠人们制作这个,那边已经制作好了,只待张冲这边确定耕作区,修挖沟渠,就能开始架设水车了。</p>

张冲估摸了一下,这片地离汶水还是有点距离的,如果人力踩水不够,估计还要在上牛力。</p>

他去年和东平陵兵一战,缴获数百头牛,除了发到各个农庄的,还能剩下一批,可以作为水车的动力。</p>

之后,张冲开始用石灰划分耕作区,这片地粗略能划出二百顷,如果两次收获都顺利,大概能打出十二万石的粮食,也不容小觑了,而如果用传统方式连种,可能只能打出一半。</p>

但这些都还是张冲的预计,一切都要看最后土地实际的产出。而如果张冲能够将此方法验证成功,那他不仅锻炼出一批田官,也更能在泰山方树立更深的威望。</p>

对广大黔首来说,能让土地产出多出一倍的人,那是圣人。</p>

而现在我们的张圣人,正穿着犊鼻裤,和大伙一起挖着沟渠。对于沟渠建设,张冲请教了不少曾经给朝天征发过挖沟渠的,想问问这个沟渠网络一般如何建设比较科学。</p>

但问了不少,没人能说个所以然来,都说,就是官家画好一块地,他们就去挖,使力气就行。</p>

没奈何,张冲只能用自己前世学习的统筹法,开始划分沟渠。</p>

他将二百顷土地划分为四十个耕作区,然后每个耕作区配牛二头,负则犁这五顷地。</p>

此世已经出现了牛耕技术,而且还颇为发达,是二牛耦耕,也就是两头牛来牵引的重犁。但实话说,这一技术也只是在小范围内使用,一方面是牛本来就稀缺,另一方面是这种技术掌握在豪强手里,敝帚自珍。</p>

这种牛耕技术要用到三人,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这种重犁犁出来的沟,又深又宽,能把田间的杂草的深根都犁短,这样就不会和麦种抢养分。</p>

而这样一把重犁在两头牛牵引下,一个翻种期就能翻完这五顷地,是人速的二十倍。</p>

所以张冲对牛耕也没啥好改良的,都很成熟。</p>

不过有一点,就是汉犁是长直的,这有个缺点,就是犁到头时再换沟,转弯就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是很高。所以张冲也就做了个小心的改良,就是将长直的,改成长曲的,就和后世拖拉机头一个原理,方便省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