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3页

在60年代直到2000年,胸前捶击的优势都是相当明显的。首先,它不需要额外的电除颤设备,也就意味着可以在任何一个抢救场景中使用。尤其是在除颤仪尚未发明,以及尚未普及的年代里,胸前捶击可以说是医生们能够采用的唯一除颤手段。

其次,更重要的要素在于,直到96年以前的除颤仪都是单相波技术的。

因此,如果看2000年以前的医疗电视剧,经常会发现医生们开口就是360焦,再看2000年以后的医疗电视剧,医生要求的除颤仪能量就降低到了200甚至120焦。

双相波技术的除颤仪的效果,是明显高于单相波的,所以,直到2010年的指南,才明确将胸前捶击列为二线技术。因为1996年开发出来的双相波技术的除颤器,到了这个时候才基本普遍。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双相波技术出现之前,胸前捶击的技术其实是并不弱的,至少不会明显弱于单相波技术的除颤仪。且看早期的心肺复苏的报告,胸前捶击的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这也使得胸前捶击的使用范围相当的广泛。

尤其在60年代,70年代,直到80年代,连单相波技术的除颤仪都未曾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时候,胸前捶击可以说是普通医生救助病人的最好手段了。

顺着这个方向来考虑,到2010年的指南中才将胸前捶击列入二线,也有掌握着胸前捶击技术的医生越来越少,越来越弱的原因。

毕竟,技术终归是要练习的,早期的医生能有充足的病例来练习、复习乃至于拓展,后期的医生终归还是用除颤仪的越来越多,手艺从不擅长到不熟练再到不敢用,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阮高歌会用胸前捶击,但几乎没有实践过几次。

他更想不到的是凌然会用,而且,用的似乎恰到好处。

此时此刻,从结果倒推过程,阮高歌觉得,凌然采用胸前捶击,确实是优于除颤仪的选择。

除颤仪主要是依靠强大的电流通过心脏,中止室颤,让窦房结重新发起冲动,从而令心脏恢复跳动。

简而言之,除颤仪就是靠电流的作用的。

不管是双相波还是单相波,在这一点上都是没有区别的。

胸前捶击则是有一定的机械力的。

在已经多次尝试了除颤仪以后,再重复电击一次,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