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所谓关心则乱想,正体现在此时此刻。

潘华觉得,以亲人的角度,恐怕是很难理清其中的优劣。

而且,他没有参与手术,也说不清手术中的情况,不知道肌腱的缝合强度如何,挫伤有无,实在是无从判断。

“主刀要求了,病人最好是遵从。”潘华想了一会儿,才说出这句话。

与此同时,潘华的脑海中,不由的想起看过的凌然的手术视频,以及他最后一场手术的场景。

tang法缝合向来以缝合强度而著称,而要充分的发挥强度的优势,就要尽可能早的进行复健。

传统的缝合法,往往都要到3天左右才开始复健,快的提高到两天。唯独tang法是24小时就开始复健。

而在云华,凌然力主将复健时间提前——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力主不力主的,他又不是手外科的人,急诊科的tang法项目组,早就是凌然一个人说了算的。

这要是在传统意识浓厚的手外科,别说12个小时后的复健了,24小时都别想通过,弄不好,全科室的病人执行相同的复健策略都有可能,这又是大医院大部门的顽疾了,官僚主义总是会不经意的冒头。

潘华一下子想的远了,再回过神来,反而思绪清明了,再道:“姐,姐夫。给你们做手术的凌然,看着年轻,实际上已经做了好几百例一模一样的手术了,据我所知,术后断裂的一个都没有,你们也不用太担心。”

“如果不断,就是复健越早越好,是吧?”姐夫郑器问。

潘华郑重点头。

“行,那咱们就按照医生说的做。”郑器并不困难的做出了决定。

老公有了决定,潘华的姐姐潘金月长舒了一口气,却是抹了抹眼角,道:“那咱们就好好复健,争取恢复的像正常人一样。”

“恩,好好复健。”郑器笑的手抖。

潘华陪着笑,心里却想,恢复到正常人何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