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黄瀚家的现金流绰绰有余,但是不能拿出来。
桥归桥路归路,股份制毕竟不是私营企业,投入资金一部分是“华美风”的盈利,一部分是银行贷款。
为了鼓励企业大干快上,县里开会研究后做出初步决定,只要县里的几个股份制企业有投资需要,可以五年内不分红。
这些事情用不着黄瀚操心,因为有宋春华和陆惠这两个做到了事无巨细的好搭档。
况且兼并重组了“第一服装厂”和“迎春鞋帽长”后,有十几个以工代干的干部可以使用。
第五百七十三章 懊恼万分
“以工代干”是什么意思?
那是因为兼并重组的“第一服装厂”和“迎春鞋帽厂”连副科级都不是,股级的厂长其实根本不是国家干部,理论上就是工人。
所以这种厂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厂长如果工龄不长,工资没有看传达室的大爷高。
“华美风”的活儿多着呢,肯定能够保证所有人都有工作岗位,现在每个月都要招募徒工。
以前这两个厂半脱产的干部改变了观念,因为多干活儿、少干活儿工资区别不大的“大锅饭”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今非昔比,“华美风”多劳多得上不封顶,技术好、手脚快,做计件工划得来,跟拿平均工资、平均奖的干部比,说不定能够多出一倍工资。
计件工资加岗位工资再加工龄工资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华美风股份公司”基本上解决了兼并的两个厂子机构臃肿的难题。
年轻并且有技术的半脱产干部现在基本上成为了一线工人或者班组长,工资累加超过了一百块一个月。
剩下的十几个基本上超过四十岁,还是些根本没有做过技术工种的政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