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

“不对啊!你以前的狐朋狗友不是挺多么?”

“早就不一起玩了,忒没劲,我已经是个大人,都学音乐弹吉他了,哪能跟小屁孩们一起蹲在地上‘梭铜板’赌花生、蚕豆,多跌份儿。”

钱爱国这话不假,这个时候的孩子放寒假时都拿着家里分给他们的花生、蚕豆赌博,基本上没有人赌硬币。

发现孩子们玩“梭铜板”这个游戏赌花生,大人基本上不管,但是如果发现赌硬币,十有八九要挨揍。

当下的绝大多数家庭孩子多,超过一半人家都没有条件能够让孩子们随意吃零食,一般情况下都是家长给孩子们定量分配一些花生、蚕豆。

黄瀚小时候也没少玩如“梭铜板”赌花生、蚕豆这种具备赌博启蒙的游戏。

他家是一群孩子中最穷的,过年前家里不可能早早地炒了花生、蚕豆,基本上都是爱玩的刘小明偷偷地抓一把给他。

那时刘小明家属于经济条件最好的,他家犯不着定量分配零食,三个孩子都可以自己在坛子里抓花生、蚕豆。

为了有赌本,刘小明偷偷地给的黄瀚根本舍不得吃,总要留着花生、蚕豆跟邻居孩子们一起“梭铜板”。

恐怕太年轻的书友都不知道此“铜板”不是工业原料铜板,而是满清、民国时的货币,相当于现在的钢镚儿。

“梭铜板”就是庄家用敲了边利于滚动的铜板放在斜斜立着的板儿砖上自由滚落,铜板停止后,庄家用一根短一些的麦杆量,量到多少花生或者蚕豆全部归他。

庄家量完后,到了其他小伙伴用长一些的麦杆量自己摆放的花生到铜板的距离,只要够得着,庄家就得赔小伙伴押上的花生、蚕豆的数量。

由于黄瀚赌本少,输了就没得玩,因此总是小心翼翼在偏远处放一两个花生,有的时候被欺负,人家不许下注数目低于五个。

此时听钱爱国说起此事,黄瀚脑子里浮想联翩,也不知道刘小明那小子这个寒假输掉了多少花生?

刘小明太不求上进,还是得过且过,就是不肯起大早,又因为黄瀚没住在老宅离得远了,渐渐地就少了在一起“嗨”的次数。

正笑盈盈听着的沈晓蓉见黄瀚忽然不吭声了,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