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这个我最爱听,晓蓉你坐好了,我坐书桌那里拿笔算算。”

种田的账黄瀚还就真的懂怎么算,那是八六年底,已经参与种一亩七分自留地足三年的黄道舟下定决心放弃这些口粮田,宁可买黑市也不去受那个罪。

因为黄道舟生了一场大病,体力不行了。

也是因为账算下来或许农村人种田不算自己的工钱还有三五十块钱一亩的利润,黄道舟和张芳芬种田累死累活完全是白辛苦,一分钱也赚不着。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黄瀚顶替黄道舟参加工作,多了一个挣钱的,家里日子有了起色。

黄道舟是个做过会计的,种田三年的流水账记得清清楚楚。

黄瀚知道沈建华会问有关于分田到户的问题,因此特意找钱国栋了解化肥、电费、加工费、机耕费、农业税等等。

第二百一十九章 计划换计划

钱国栋在刘庄镇干了好几年农机站站长,管着一二十大队的农业机械,当然了解种田的所有花费。

因此黄瀚是有备而来,他此时从容不迫地一五一十列举各项费用累加一亩田的成本,算到最后,沈建华脸色不好看了。

三水县的“吨良田”是指一年两熟,一茬麦子、一茬稻子的产量加起来两千斤。

就按照两千斤算账,一亩田也落不下四五十块钱,也就意味着一个成年人要种十亩田才能够达到城里人平均水平的工资。

可是种田真的比较麻烦,闲的时候一个人也用不着,农忙的时候全家上都有可能误了农时。

三水县农民人均拥有五分地,真的属于人多地少。

种田能够做到口粮足够还有点余粮卖钱,但是要靠种田富起来肯定是痴人说梦,仅仅是维持个不饿肚子罢了。

黄瀚道:“叔叔,土地承包仅仅是第一步,基本上能够解决农村人的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