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后来好像只剩下了两三家需要买水,卖水点不可能为个别人家服务,撤了,黄道舟只好去后面高家、冒家挑水。

那时黄瀚和黄馨也经常在星期天、寒暑假抬水,黄瀚最怕抬水,因为扁担压在没有几两肉的肩膀上疼得很。

其实如果不是巷子里的人家出钱接自来水,自来水公司也会把管网接到巷子里,只不过要等上一年半载。

那时就会用不着各家各户分摊接通主管道的材料费,黄道舟家也就不可能需要承担二十几块钱。

巷子里接通了自来水,只剩下了黄瀚家,自来水公司再也不可能往巷子里接管道。

最后黄瀚家修房子趁手接自来水时还有几家认为应该贴他们一些钱,还是刘小明爸爸出面说话才得以接上。

因为刘小明家是巷子最里面的一家,当时由于经济条件好,没有跟前面几家计较,出的钱最多。

刘爸爸大手一挥,让黄道周只管接,如果有人再说废话,就说是他同意的,直接找他谈。

几十家呢,也只有几家叽叽歪歪,没什么人附和,见刘爸爸揽下这件事,也就都闭嘴了。

说废话的有两家黄瀚现在都记得,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斤斤计较的人家越是不可能有发达,如今住在安置小区,日子过得远低于三水县平均水平。

要知道那时,这两家的经济条件比黄道周家强多了。

唉!人穷志短,连用自来水都受够了窝囊气!

今天成文阁提起自来水,尘封已久的记忆瞬间出现在脑海里,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那么的让人糟心。

这回不能让自来水困扰家里几年,黄瀚很关心这件事,问成文阁道:“你家装自来水花了多少钱啊?”

“花钱?干嘛要花钱?是我爸爸单位上统一安装的。

我家只花了两三块钱买了一个磨子水泥水池子,连砌池子的瓦匠都是联运公司安排的,水泥、黄沙、砖头都是联运公司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