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都是在唱《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人家听不烦,黄瀚都唱烦了。
因此他这几天特意练了几首歌,其中就有《橄榄树》,黄瀚自认为模仿原唱应该有了至少七八分的相似度。
已经有几个熟客混在人群里,黄瀚又看到了那个慈眉善目的女同志。
听黄瀚说要唱一首新歌,他们大声喊好,这些人知道黄瀚唱歌的目的,你一言我一语表示,如果新歌好听,茶叶蛋分分钟买完。
这时黄瀚甚至有些怀疑,自己如果没有茶叶蛋卖,直接在脚下放一个破搪瓷盆,就如同在天桥下的流浪歌手那般,会不会也能弄几块钱?
额!那样做就不是做生意而是卖唱,黄道舟恐怕更加难以接受!
黄瀚清了清嗓子,调整了一下情绪,用心演绎《橄榄树》,他不会随便混一混应付一下了事,他把每一次开唱都当做练嗓子,尽可能把歌唱到最好。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黄瀚还练了几首邓丽君的曲子,后来想想,自己才是一个小学生,唱情情爱爱貌似不太妥,于是选择了这首歌。
如诗如画、如歌如诉、如听仙乐耳暂明,用什么来形容这一刻听众们的心情呢?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在戏剧都被束缚成了八大样板的岁月里,《橄榄树》就如同流入沙漠里的涓涓细流,濨润了这片死掉后刚刚复苏不久的土地。
“太好听了,孩子,你能不能再唱一遍。”一个听得如痴如醉的中年人道。
“孩子,阿姨不要求你再唱,你能把歌词再念一遍吗?”这是那个慈眉善目的女同志开口了。
黄瀚能够预料到是这个结果,因为他这辈子第一次听到《橄榄树》应该是在四年级下学期。
那是一个刚刚毕业分配来实验小学执教的音乐老师在学校的联欢会上演唱的。
那时的音响糟透了,开会的操场上也很嘈杂,说实话,那位老师唱歌水平也是很业余,拿齐豫的原唱相比差太多,即便如此这首歌还是让人耳目一新如饮甘泉。
黄瀚相信经典歌曲的杀伤力,而且能够确定此时的三水县,听过《橄榄树》这首歌的人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