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璐这样的选择很理智,也很符合电影的表达方式,传递主流的社会价值。
但是克制的结果就是这部电影就如一潭平静的湖水,偶尔有点波澜,可以挣到观众片刻的感动和心疼,却绝对不会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和行动,走出电影院后,心情低沉几分钟,便一切都过去了。
周夏对这个知道的答案自然是不满意的,那跟他在脑海里回想一遍这部电影有什么区别?
刚才拍摄的镜头播放结束,李莲杰、桂纶镁等人离开,下一个场景的一切准备也完成了,他们开始其他镜头的拍摄。
周夏向薛小璐走近了几步,一边观看镜头里别人的走位表演,一边思考如何跟薛小璐提出他的这些看法。
他突然看到薛小璐从旁边拿过一个本子,记录起什么来。
生活感悟?工作心得?
周夏猜测着,却不由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跟薛小璐沟通的办法,
他在体验生活时,每天也记录笔记,记载了他每天观察人物的心得,对孤独症患者行为的各种思考,以及表演时该如何塑造人物的一些设想,譬如动作、声音等等。
另外还有他对大福这个人物的分析小传。
这包含了他对大福这个角色,还有整部电影的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或许他不用语言沟通,而是将他用心观察记录下的这些东西,还有其他想法夹杂在其中,交给薛小璐看看就可以了。
如果薛小璐能发现,并认可的他的那些想法最好,不然的话,也只能如此了。
毕竟这不是他导演的电影,改变不了什么,就做好一个演员的本分就是了。
周夏打定主意,便先行离开,回去整理他的那个记事本,在其中添加一些他的想法。
等到了晚上拍摄结束,周夏便拿着准备好的记事本,找到了薛小璐的住处。
“薛导,这是我对明天拍摄的一些思考和想法,请您把关把关。”周夏进了房间,也不多废话,就将记事本递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