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遇到不少熟人,穆坤父子,杜小兵他爸杜大海,代表千盛集团过来的于晶,银座的张明宇等等。
打过招呼,有工商联的人过来引导入座,各个企业的代表座位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吕冬和吕振林俩人,位置在第二排稍微靠边的位置上,同桌的人吕冬不算熟悉,但有几个吕振林认识。
“哎呀,吕支书,幸会,幸会。”有同桌的人打招呼。
吕振林笑着回应:“高支书客气了。”
接着,吕振林又介绍吕冬,双方自有一番客气。
八人桌上坐了五六个人,打过招呼之后,各自说着些话。
吕振林就对吕冬低声说道:“同桌的跟咱们情况相似,都是村集体企业出身的人。”
吕冬微微点头:“看出来了。”
“不过,有些已经从村集体企业里面跳出来了。”吕振林大致说道:“还有些,把村集体的企业,变成了自个的私人产业。”
吕冬说道:“三爷爷,只要我还在,文越还在,就不会让人把吕家村集团变成某个人的私有产业。”
吕振林浓眉如剑:“冬子,对你我很放心,以后的人……远了也没法说,毕竟社会和政策都在变,未来的事就是你们这些人去操心了。”
他看眼离开的那位高支书:“这是淮阴区一个村的领头人,村办企业主做消防器材,以前咱们刚起步时,我不是去很多村集体创业的地方参观考察吗?泉南这边很多都去过,他们村也去了,当时很羡慕,觉得这位做的真不错。”
“这才几年,这位从支书位置上下来,却把消防器材公司变成了自家产业,他们家的人,据说控股超过了百分之七十。”
吕冬悄悄看一眼,类似的情况不罕见,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卫桥,将供销社下属的企业,最终变成卫家的家族企业。
这是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人心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