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页

整个基层就没有这种服务意识,只能徐徐图之。

毕竟保持稳定才能保证做事。

杨烈文是真心想做事的人,但也知道做事要考虑实际,不能蛮干胡干,个体经济越来越活跃,想要进一步刺激大学城社会经济发展,个体经济不容忽视,一些相关政策方针的制定,也必须在了解个体经济的基础上进行。

闭着眼睛拍脑门想一出就是一出,那是瞎折腾,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从你的角度去看,去思考,有没有办法实现更好的协调沟通?”跟以前问及吕冬其他问题一样,杨烈文需要了解个体经营者的想法,当做一个参考:“就你的视角,如何能让大学城有更好的个体经济经营环境?增加个体经济的活跃度?助力大学城社会经济发展?”

论及专业性和学术性的问题,吕冬怎么都比不上杨烈文。

但吕冬对个体经营者的了解很多,还有曾经的一些先进经验。

吕冬思考了一会,说道:“领导,我倒是有个想法。”

杨烈文笑:“有想法说就行,说错了也没事,集思广益嘛。”

吕冬说道:“不如在大学城成立一个由管委会主导的商会,等于为企业经营者们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有这样一个平台在,两边就有了协作共进的桥梁和纽带……”

听到吕冬说的话,杨烈文一直在思考,过了好一会才说道:“这样有利于加强经济、商贸和信息交流,加强社会商业团体与组织的紧密联系。”

吕冬暂时没有接话,但也认同杨烈文的说法,不光是民间组织,任何组织都得接受领导。

这是原则性问题,不能变。

“吕冬,你这个想法很不错。”

杨烈文觉得这是个好办法,说道:“旧时代有商会,新时代同样可以有商会。”

他跟吕冬所站的位置不同,考虑的事情也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