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崇祯买买买二

“诸位,请看这个靴子,是用羊毛毡子做的,靴筒到膝盖。足足有半寸厚。鞋底儿是胶底的特别耐磨损。这种靴子驼队穿上,走一趟莫斯科也不会会坏。”杨凡化身推销员,卖力的推销着他的毡靴。

这个东西是多伦城生产了,现在细毛羊刚刚到达草原,想剪羊毛要明年了。目前的羊毛太硬,做不了服装面料,只能做毡子。杨凡想到后世,东北山里人好多穿这种毡靴,续上乌拉草就会非常暖和。零下四十多度都不会冻坏脚。

兵部尚书李邦华拿起一只靴子看看,说道:“定远伯你这靴子居然是分左右脚的。看着可真结实,鞋底又软又弹的,这是什么材料做的。弄这么多花纹干什么。”

杨凡解释道:“靴筒高到膝盖是为了便于在雪地里行军,积雪不会从靴筒灌进去,如果灌雪融化成水就会冻伤脚。分左右脚是防止脱落,这样合脚,走路也省力。这个鞋底是材料叫做橡胶是美洲那边的,用海船运来的。下面的花纹是防滑纹,防止在冰雪上打滑。”

其实这些鞋底都是用废旧的汽车轮胎改的,当然带着纹路。

李邦华和其他几个尚书,听到这么多好处,都赞杨凡考虑周详。

崇祯也很满意,杨凡做事细致,这些细节看着都是小事,但仔细想想,出征的将士,要是靴子出问题,这一路可有的罪糟了。

毕自严问道:“定远伯,这个靴子多少钱一双。”

杨凡说道:“毡子不算贵,主要是这鞋底不便宜。但是物有所值,这双靴子穿十年鞋底都不会坏。只要一百文一双。”

毕自严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定在了80文一双。

杨凡心里对这个价格还是满意的,羊毛在多伦根本不花钱,就是搭点人工做成毡子,有点成本。然后就是社区的妇女合作社里用锥子纳鞋底,对裁剪好的毡子缝合。一双成本十文钱足够了。

鞋底是废旧轮胎,那玩意也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