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关宁军的情报

及刘应邦下中军,王进忠,锺宇下,李应元,靳国臣,赵国臣,赵国志,孙辽,罗景荣,陈继,刘抚民,祖大寿,祖可法,祖泽润,祖泽洪等卫所兵队伍。

第三批出发的队伍紧随其后,有关外骑兵坐营中军,都司吴襄,参将祖大乐,刘天禄,游击韩大勋等各带一营兵。

祖可法下中军,李一松,孟道下中军,陈邦选,费惟正中军,李甫明,孙继武下千搃,吴三桂等人。步兵营参游都,杨春,邹宗武,谢尚政,龚彰,满库,丁国用,蔡佑,刘镇华等队伍。他们的目的地是三河县,作为蓟州大军的预备队。

初四,袁崇焕亲自督军一万关宁铁骑。和祖大寿一起,统帅大军入关。这一路就有二万多步骑兵一路勤王赶路直奔蓟州。但是天气忽然恶化,已经开始下雪。行路艰难,很难说能否抢在清军前面堵住他们。

根据情报,袁崇焕出发之后,山海关依然在不断集结调动兵马。这一次看来关宁军也急了。五年复辽,时间过半,寸土未复。之前推说缺马,皇帝批了二百多万两银子。到现在,马也没见到,钱也没了。

说实话,关宁军没有傻子,他们也怕秋后算账。

这一次要是再不表现得积极一点,陛下干嘛还花大价钱,养着一群不能打仗的废物呢。那不是有病吗。

关宁军分了土地后,他们都成了地主,雇佣逃难来的辽民给他们耕种。他们更在意的是如何守住自己的地盘。让这场富贵能够传子传孙。对于玩命去复辽,他们实在是缺乏兴趣。

这从历次战斗就能看出来。关宁军打防御仗基本都能打败建奴。甚至连努尔哈赤都中炮死了。这是因为,他们想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建奴来了,他们的土地和财富就不归他们所有了。

所以,防御作战他们人人拼命。保卫锦州,就是保卫后方的自己的土地和财产。至于收复辽东,犁庭扫穴,清除建奴。他们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心里明镜似的。

兔死狗烹的事情还少吗。没了建奴,那辽饷是不是也就没了。他们的银子少了不说。朝廷还有可能裁撤关宁军。留着他们干嘛,继续加重负担吗。文官是不是也敢侵占他们的土地了。

他们其实是最像议和的一群人。辽东也不复了。大家做生意就好,简直是双赢。这个双赢的意思,就是关宁军赢两次。朝廷的辽饷。建奴的走私。真是金山银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