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四章 风雨夜行

剑来 天蚕土豆 3472 字 2022-11-10

这一点,龙泉小镇的妖物是例子,市井百姓浑然不觉,阮邛的铸剑声势,却会让它们欲仙欲死。

陈平安在快速走出半里地外,不再隐藏三境修为,急速前冲。

当他看到前方一棵仅剩枯枝的大树,几步助跑,踩着树干一串向踩蹬,抓住一根腐朽枝丫,轻轻一拽,身形飘起,枝丫崩折坠地,陈平安却已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站在了大树高处,伸手遮在额头,举目眺望,不见灯火,尽头处却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头,陈平安轻轻跃起,双脚在树干猛然一踹,借势飞掠而去,身后大树轰然倒地。

身体倾斜向下,如同一枝箭矢窜出的陈平安落地后,伸手一掌拍在泥水四溅的地面,整个人向前凌空翻滚,双脚落地的同时,脚尖一点,猫腰前冲,灵活至极,很快来到那座小山头,登顶之后,视野开阔,但是仍然没能瞧见哪怕一点灯火,这让陈平安感到有些麻烦,实在不行,只能在回去的路,临时劈砍树木,搭建出一座粗糙帐篷了,但是看那张山的神态气色,哪怕躲在帐篷里,一旦燃不起篝火,多半还是会风寒侵体,着凉生病。

陈平安其实心底也有些纳闷,这一大片低矮逶迤的山脉,确实透着些古怪,他走过的山水也不算少了,还真没有这么给人枯萎败坏之感的地方,若是阴气森森的荒冢坟茔之间,如此荒凉也罢了,可怎的这么场大雨都下得别处寒冷?

在陈平安打算返身去寻找年轻道士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力穷尽之处,依稀出现了一点光亮,在朝北方缓缓移动,光亮在雨幕微微摇晃,如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起伏,随时都会翻船熄灭。陈平安想了想,记住那点灯火的行前方向,迅速转身,原路返回,找到了摇摇欲坠的年轻道人,搀扶起他,说前方有人同样在赶夜路,看看能否汇合,若是当地人氏,说不定会知道躲雨的地方。

年轻道士精神一振,陈平安二话不说背起他,飞奔前去。

陈平安背着槐木剑匣,同时背着一个背着桃木剑的年轻道人,在雨夜撒腿狂奔,翻山过岭,如履平地。

随着年轻道士越来越昏昏欲睡,那粒灯火越来越亮堂。

陈平安稍稍放缓速度,抬头望去,他一直在观察那边的情景,大雨之,同样是两人结伴而行,书生模样的两个年轻人,背负书箱,一人撑大伞,一人持火把,虽然跟陈平安他们一样落魄不堪,但是起年轻道人的惨淡,两位儒衫读书人面带笑意,在谈着什么,似乎都不觉得风雨阻路,是什么苦事,反而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幸运事。

两人好像都没有察觉到陈平安的悄悄靠近。

这也让陈平安微微放心,风雨夜里的荒郊野岭,事出无常必有妖,一旦遭遇不测,又不能丢开背的道士,必然是一场苦战。

陈平安在隔着一段距离处,用宝瓶洲雅言大声喊话。

两位读书人没有听到,继续前行。

陈平安又一次松了口气,哪怕是练气士或是山野妖物,道行都不会高了,当然前期是对方没有故意藏拙。

直到距离十数步外,两个儒衫年轻人才发现陈平安。

他们赶紧停步,对陈平安赶紧招手,一番交谈后,看着年轻道人的惨白脸色,其一位彩衣国的读书人指向一处,安慰道:“我生平喜好游山玩水,经常独自负笈远行,记得此处人烟荒芜,但是约莫三四里外,有一处宅院,极有可能是隐士所建,我与刘兄此行正是前往此处,你们不妨与我们同行。”

另外撑伞的一位读书人苦笑道:“我们原本在一里地外的山坡露宿,哪里想到会下这么大一场暴雨,如果不是楚兄晓得路途,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陈平安连忙道谢。

两位萍水相逢的读书人,一人帮着撑伞在年前道人头顶,自己淋雨,冻得瑟瑟发抖。

原本手持火把的读书人脸色黯然,因为没了雨伞遮挡之后,哪怕火把使用的油,不是凡物,仍是在大雨泼洒之下,给熄灭了,实在舍不得丢弃,便捧在怀里。

读书人只能靠着一次次闪电雷鸣的光照,凭借记忆艰难前行。

还真被他们找到了一座宅院。

像是州郡之城里的殷实门户,虽有石狮坐镇大门,但是显得小巧不大气,只是不知为何,即无悬挂春联,也无张贴门神。

总算还能有个檐下躲雨的喘息机会。

收起雨伞的读书人赶紧使劲敲门,顾不得礼数不礼数了。

结果许久之后,大门才吱吱呀呀打开,刚好天空一道闪电劈亮夜幕,露出一张枯槁恐怖的苍老脸庞。

吓得读书人一个踉跄,差点向后跌倒。

突如其来的那张老妪脸庞,在骤然而亮的雨幕之,别说是胆气不壮的读书人,连见多了山水神怪的陈平安都吓了一跳。

众人只觉得宅院之内,未必外边的风雨天地来得安生温暖了。

而降妖除魔一事最内行的道士张山,已经很不讲义气地昏睡过去。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