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如龙走渎

剑来 天蚕土豆 9019 字 2023-03-23

那年轻道士嗤笑一声,神色冷漠道:“跟你们不一样,我是大活人,不过修了点仙家道法的皮毛,所以能够瞧见你们这些孤魂野鬼,路过而已。”

马璧双手握拳,悲愤欲绝道:“既然道长是仙家高人,为何路过了,都不肯出手救下我们?!”

云游道士微笑道:“那贫道就认个错,与你们兄弟赔罪个,诚心诚意道歉几句?”

只见那道士打了个稽首,竟然真是装模作样开口道歉起来。

马璧气急败坏,浑身有淡淡的黑烟缭绕,眼神不由自主凶戾起来,他就要冲上去与那个铁石心肠的道士纠缠一番,却被马川伸手使劲攥住胳膊。道士见此情景根本不惧,反而面露讥讽道:“天地分阴阳,人鬼各一边,两者偶然相逢,按照古话说,就是一种冲撞,比较犯忌讳了。贫道之所以在此现身,是因为刚刚双眼沾了些符水,折算成市价,好几两银子呢,所以才能开眼瞧见你等阴冥鬼物,为的就是防止有厉鬼作祟,执念太深,不惜犯禁阳间,所以贫道现在将你们斩杀了,就会有一桩阴德傍身。”

马川战战兢兢说道:“看得出来,道长不是这样的人。”

年轻道士笑问道:“想要变成贫道所谓的厉鬼,好跟这拨草菅人命的凶人报仇?那贫道可就要给你们当头泼一盆冷水了,信不信你们连府城那边的城门都进不去?侥幸抹黑溜进了城门,再绕过城隍庙日夜游神的巡察队伍,等你们好不容易瞧见了他们家门口张贴的门神,信不信你们直接就被那些不偏不倚的门神,视为污秽的脏东西,当场将你们给打杀了。”

一提起那拨匪人,马川咬牙切齿道:“道长,只要能够跟那些畜生报仇,我们兄弟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愿意!”

马璧脸庞扭曲神色狰狞道:“畜生不如,定要将他们剥皮抽筋,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道士神色玩味,缓缓说道:“先前见死不救,是因为这桩祸事是你们自找的,神仙难救一心求死人。今日救了你们,说不得明日还是一个死,一个方外之人,贫道徒惹红尘在身,何苦来哉。不宰掉你们赚取阴德,已经是贫道……”

兄弟只见那道士抬起单掌在身前,默念一句福寿无量天尊。

在那之后,在兄弟二人的跪地磕头苦苦哀求之下,道士才将那些横死的尸体都给拼凑起来,再草草埋葬了。

道士就带着两头鬼物循着骑军的道上马蹄痕迹,一路追随而去。

背剑道士确是世外高人,气不喘脸不红,健步如飞,速度快过奔马,马氏兄弟庆幸自己是鬼物,还能跟着那位自称是下山历练红尘的异士。道士期间停步休歇,从包裹中拿出干粮,摘下腰间酒葫芦,就坐在路边自饮自酌,用花生米和咸菜当下酒菜,干粮难以下咽,就灌了一口酒水,润润喉咙……性情急躁的马璧几次催促道长赶紧吃完赶路,道士却是悠哉悠哉,只说是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活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道士言语之间,马璧并没有发现身边的兄长,看待自己的眼光,似乎记起了什么,便有些异样,马川偷偷晃了晃脑袋,将某些事情抛之脑后。

“槽里无事猪拱猪,分赃不均狗咬狗。”

道士自顾自吃饱喝足,收拾好包裹斜挎在身,轻轻拍了拍肚子,随口笑问道:“阴间鬼像人,阳间人像鬼,马川马璧,你们说这世道,怪,还是不怪?”

两兄弟黯然神伤,只是沉默不言。

道士微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道传授给你们一门适合鬼物修炼的术法?贫道还有正事要忙,不可能陪着你们一直闲逛。”

“但是事先约好了,你们这次复仇,只有各杀一人的机会。在下决定动手杀谁之前,你们可以在贫道的帮助下,一一找到他们,了解他们的家世身份,最后再商量着挑个人杀。在这期间,你们如果胆敢违背约定,贫道自有手段,让你们笑得轻重利害。”

“成与不成,都给句话。”

马川抱拳道:“道长大恩大德,我们何以为报?”

道士笑道:“无需报答。你们记得杀仇家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就行。”

由于道士半路吃了顿饭,再加上他们需要小心绕过沿途各类祠庙、书院和道观庙宇,与此同时,道士还要传授给他们一门仙家术法,一来二去,就大大耽搁了行程,等到兄弟与道士分开,再凭借那本术法潜入城内,才得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来自邻国的两个狗杂种,早就返乡了。后来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几次险象环生,身处绝境,差点就要落个魂飞魄散的下场,终于被他们找到了那两个人。

马川看着马川,马璧看着马璧。

他们自己看着自己。

他们几乎同时,恢复了全部记忆。

名为秋筠的赵氏千金,即将出嫁之时,身边陪嫁的侍女突然与她笑问一句。

“主仆身份对换,让曾经的主人,马月眉给你当了多年丫鬟,感觉怎么样?”

沈刻在那玉宣国京城内,死了一次又一次,如坠轮回,旋转不休,老人变得愈发形神枯槁,骨瘦如柴,彻底心死如灰。

等到天地出现异象,万籁寂静,沈刻也浑然不觉,孤魂野鬼和行尸走肉一般,独自游荡在在万人空巷的京城小巷中。

只听得背后一人笑语道“若想发财,何不问我。”

沈刻身体僵硬,神色麻木转过头去,看到了那个青衫男子,想了想,终于记起眼前人物,好像是一位剑仙,姓什么来着?

皮包骨肉的老人,浑浊眼神中,泛起些许光亮,嘴唇微动,好像想要问什么,又开不了口。

那人笑问道:“给你一种相当于止境武夫的体魄,就当是帮忙作弊了,你再看看能否走出此地?”

沈刻闻言没有半点欣喜,只是默默蹲下身,背靠着小巷墙壁,双手抱住头,伤心欲绝的老人,就那么呜咽起来。

那人笑道:“恁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哭上了。”

沈刻抬头些许,再抬起一只手,老人将那只戴有扳指的手指,给一点点嚼碎了,满嘴鲜血,喉咙微动,连血肉筋骨带着破碎的玉扳指,一并咽下肚子。

那人问道:“后悔药,好吃吗?”

老人摇摇头。

另外一处幻象天地,小庙外的陈平安一脚向前踏出,带着余时务故地重游,回到了那处繁华水乡,走在岸边的青石板路,河中有一艘接亲的彩船,载着凤冠霞帔的新娘子,正驶向那座寓意美好的福禄桥。

他们并肩缓缓而行,?一处高宅院内有株正值花开、红艳绚烂的紫薇树,陈平安微笑道:“老物成精,不知它看过了屋内几位少年变白头。”

余时务问道:“先前我就觉得花开时节不对,你不是为了暗示它即将成为精魅?而是故意给明眼人看的破绽?”

陈平安笑道:“都算吧。”

迎面走来那游手好闲的富家公子哥,提笼架鸟,吹着口哨,看样子是要给笼中画眉抓些活食。公子哥瞧见了一位身姿婀娜、挽着花篮的妙龄少女,便横移了一步,恰好挡住少女去路,少女绕开,公子哥又故意横移两步,少女瞪大眼睛,恼羞成怒。公子哥连忙嬉皮笑脸道歉几句,主动让出道路……余时务询问一句,是马氏子弟?陈平安摇摇头,该有的市井气而已。他们来到那处摆满酱缸的露天晒场,里边很快就有正在忙碌的伙计,抬头招呼一句“陈师傅来了啊”,陈平安笑着点点头,马上就又有相熟的工人高声询问“陈师傅,儿子都这么大了啊?”陈平安笑呵呵没说什么,“少年”余时务叹了口气,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余时务就像一个刚刚在十五元宵见过无数写有灯谜彩灯的看客,却没能解答出几个谜底,这会儿终于可以跟幕后出题人询问答案了,“先前路过一座边关军镇,取名为豆腐关,是什么用意?”

陈平安笑道:“按规矩谜贵别解,或有典化无典,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

余时务问道:“只说与灯谜相关的内容,我粗略估算,这两千年以来,扫过眼的,就有不下数千之多,我很好奇,万分好奇!陈平安,你哪来这么多的学问,可以丢入这座梦境天地?”

想要让一位修道有成的“仙人”,在人间行走千年光阴,都不曾察觉到哪里不对劲,要下多少工夫,辅以多少驳杂学问?

“一听就是外行才会问的问题。”

陈平安摇摇头,继而反问道:“听没听说过夜航船?知不知道上边有座条目城?”

余时务摇头道:“我一向不爱打听这些,山上山下事,都很匮乏,了解很少,这算不算是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跟常年远游的你自然没法比,你山主是习惯了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说到这里,余时务便有些自嘲神色,若论游历经历,自己两千年,风景人物何曾看得少,又记住了多少?

陈平安笑道:“山大树高,井深水凉。余道友不用跟我比这个,各有各的长短。”

其实如今陈平安手上就有十二张引渡符,只要在沿海地界祭出一张,就可以帮他登上那艘夜航船。

陈平安说道:“只说灯谜一事,其实再简单不过了,手边只需有几十本灯谜集子就成了,照抄再照搬而已,这类书籍价格又不贵,花得了几两银子?”

陈平安继续解释道:“当然,想要让你所见所闻都合情合理,难度确实不小。所以我早就预备好了大大小小、数百个类别,和随之延展出来的总计近千万张‘纸条’,就是好读书之人喜欢夹在书页里的那种便签,来构建和丰富这个虚假的世界,为的就是防止你这种修道之人,进入其中,会觉得一眼假。”

“回到正题,老话说富人过年,穷人过关。所以我就觉得豆腐关这个名字,听着比较有趣,仅此而已。”

余时务憋了半天,“是绣虎教给你的一门‘治学’心诀?”

在那山下的富贵之家,读的法门,写字有写字的秘诀,往往都是从不外泄的不传之秘。

陈平安撇撇嘴,“他可不教这个。根本不屑为之。”

余时务突然问道:“我如果逮着一个人不放,面对面,接连问他几百个问题?”

陈平安忍俊不禁,朝余时务伸出大拇指,“那你可就真把我给问住了。”

余时务犹豫片刻,“有朝一日,那个人哪怕被某人打破砂锅问到底,他的回答,可以做到天衣无缝吗?”

陈平安答非所问,“咱们换个地方瞧瞧?”

余时务无奈道:“我说了算?”

好似游览一处着名园子的移步换景,两人落脚处,山中溪涧流水欢快喧闹,汇入山外一条河中便趋于无声,有那樵夫和艄公在河上相遇,一个拿出家中自酿的酒水,一个拿出刚刚捕获的山中野味,高声说着市井诨语,乡俗谚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总归都是靠着老天爷吃饭,樵夫抬头看了眼骄阳高悬,说好光景,艄公便附和一句,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今年收成一定不错。

花明柳媚的时节,顷刻间乌云密布,一阵大雨便来了又过了,落花满地,有个家道中落、晚景凄凉的老人,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旧毡帽,手拿一只用了好些年的白纸灯笼,将那外出行商的儿子送到门口,仅剩的积蓄都给了那个言之凿凿、拍胸脯说是要去做一桩稳赚大买卖的儿子,老人站在原地看着他走,走得望不着背影了,方才转身回屋。

那个与老人保证过再赌就剁手的年轻男子,直奔城内一处乌烟瘴气的赌铺。

一个花甲之年的盐商巨贾,逢人介绍起自己的小妾,只说一句,这是我家的小偷。挽住老翁胳膊的年轻女子,笑得花枝招展。原来偷与窃同义,窃与妾同音,好像这般,便好过说如夫人。

天寒地冻,在那豆腐关的演武场上,正在进行一场阅兵典礼,昨天刚来了个来这边镀金过过场的京城权贵子弟,结果那个素来生活简朴、治军有方的主将,故意一大早就把世家子喊起床,来这边一同阅兵,陪着那个武将站了足足一个时辰,可怜世家子被冻得冒出了鼻涕泡,等到阅兵好不容易结束,结果主将就只是带着世家子去“开小灶”,其实桌上也就是一大碗白米粥,窝窝头就腌菜。可即便如此,依旧让那位锦衣玉食惯了的膏粱子弟,狼吞虎咽,下筷如飞,感觉自己这辈子就没这么吃饱、吃好过。

先后见到了三处学塾,不同的光景,贫寒村塾一位夫子的戒尺打得顽劣孩子双手红肿,放学后孩子根本不敢让爹娘瞧见,否则肯定就要再挨一顿竹鞭炒肉了。一处富裕府城内的学塾,夫子被心疼子女而骂骂咧咧的父母们骂得缩了脖子,时日一久,便再不敢端架子摆规矩了,教书挣点养家糊口的银钱即可,何必因为育人而白白讨骂,说不得在府县教谕老爷们那边吃一顿挂落,故而那把戒尺已经吃灰多年。某个书香门第的自家私塾内,聘请而来的西席老学究,这天刚刚蒙学没多久的稚童被打得惨了,哭哭啼啼跑去找娘亲诉苦,路上跑得慌张,摔了一跤,便有下人想要去搀扶孩子,被一位气态雍容的妇人阻拦,只是让那孩子自己立即起身,她非但没有安慰半句,反而教训自己那个年纪尚幼的儿子一句“走路安稳,岂会跌倒”,妇人再问儿子为何会哭,孩子二话不说,转身就跑回家塾,乖乖坐好上课了。

乡野之地,有那稚童成群,结伴去溪水里摸螺蛳,回了家,在饭桌上用穿山甲的刺挑出螺蛳肉,也有直接嗦一口就能尝到山野美食的。还有那采了茶卖了钱的妇人,顺路去了趟集市,一双还在上学塾的儿女,第二天便有了崭新整齐的衣服和鞋袜。

余时务转头看了眼陈平安。

只见陈平安面带笑意,神色温柔。

余时务自言自语道:“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完全不用施展术法便是缩地山河的神通,余时务就那么跟着陈平安,好像再次摊开了一幅山水画卷,他们来到一处乡野村舍内,屋外大雪纷飞,几人结伴游历借宿于此,围炉夜话,相熟之友,温酒畅谈,喝着不值钱的土烧,却在商量着如何劝说皇帝陛下“封还词头”一事。屋外有几个仆役、书童模样的随从,有个天生说话结巴的少年,跟人聊天,言语像一颗一颗蹦出来的山羊蛋-子。旁有蓬头垢面的邋遢汉子,侧身扶帚而立,打着瞌睡,腰系灵芝数本。

一个仆役的腰间却系挂着灵芝,明摆着是不合常理的。

陈平安带着余时务“来到”屋外,指了指那位结巴少年和邋遢汉子,“随便挑一个来对话,试试看刨根问底是什么结果。”

余时务想了想,还是摇摇头。

陈平安说道:“除非一开始就有人认定是幻象天地,否则身为局中人,是不会去追问真假虚实的,更何况话不投机半句多。”

“站在法界看世界。”

余时务低语道:“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陈平安轻轻点头。

那个说话结巴的清秀少年,好似听见了余时务的高语,蓦然眼睛一亮,开始似吟似唱一篇类似青词的游仙诗,典型的道家语,少年再无半点结巴,嗓音清脆如玉磬,“凡俗不信有神仙,不知头悬大罗天。世传地仙可飞升,又道长生延万年。年少闻此言,都付笑谈中,身无双翼当坠地,百年住世尚难得……都市逢异人,携手看人间,满眼见生死,生死如影随,死生生死相循旋。见之心生怖,且惊且惧且擎拳……行持正法三五年,天地日月软如绵。一朝嚼得虚空破,始知玄玄又玄玄。就此心中再无疑,再去市井传法找少年,重新与他高歌语,请君倾耳听,原来人间,真有神仙!原来人间道上,真有逍遥神仙……”

余时务哑然失笑。

陈平安突然说道:“那个赌鬼,当然会输了个精光,等他离开赌档,失魂落魄走在街上,瞧见一幕,他凭借本能,什么都没想,救下了一个差点被马车撞到的孩子,孩子救下了,他自己死了。”

“那个觉得腌菜窝窝头就是人间美味的世家子,后来年纪轻轻就慷慨捐躯,战死沙场了。”

“盐商家那个被昵称为小偷的如夫人,她耐不住寂寞,先与家中年轻马夫私通,再与被请到家中唱戏的戏子私会,想要裹挟金银细软与人私奔,不知如何取舍。”

“那些因为自己读书不多而不舍得让自己孩子挨板子的父母,等到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再有自己的孩子上了学塾,恐怕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戒尺了。”

余时务耐心听了十几个各色人物各种故事的后续,有些出乎意料,有些情理之中,余时务没来由感慨一句,“汲取,拆解,填充,重塑,化用,生发。”

陈平安目露赞赏神色,“余道友总算是说到了搔痒处。”

一起散步离开村社茅屋,边走边聊,走到河边,沿岸而行,余时务竟然觉得这般游历,还不错。

天地营造者不可谓不别出心裁,旁观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见所未见的新鲜人事,历历在目,闻所未闻的故事,声声在耳。

余时务忍不住再次感叹道:“此行收获颇丰,感激涕零。”

“修道之人下山修行,如龙走渎。”

陈平安双手笼袖,思绪飘远,回过神,轻轻跺了跺脚,“我那师兄崔瀺,很少在我这边说……人话。但是当年在城头那边闲聊,他有个道理,说得相当平易简单,他说一个连地痞流氓在路上瞧见了昔年学塾先生都会下意识觉得害怕几分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有希望的国家,有希望从弱变强,有希望由强更强。”

大雪茫茫,白衣仙人骑鹿涉水,人与景皆有古味。

再一细看,余时务神色古怪,那位仙人竟是自己。

万籁寂静,天地雪白一色,屏气凝神,若是扪心自问,仿佛心声如雷。

余时务停下脚步,没来由询问,“人人愿意架桥修路,就是真正万世太平?”

陈平安答道:“我觉得是真正的纯粹自由,是人人都可以自由地让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