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春试舞弊案(保底,求月票)

武官之首的位置可不是这么好站的。

“今日叶侯是我大乾的功臣,谁敢说站不得?”

太尉尉迟炎瞪着铜铃大眼说道。

“太尉是武官之首,岂能乱了位置。”

叶城笑道。

“叶卿,尉迟卿,你们两个也就不用站个先后了,并排站着吧。”

坐在高坐上的乾皇看到下面叶城和尉迟炎拉拉扯扯的,当即开口说道。

“臣遵旨。”

叶城无奈,只能跟尉迟炎并排站在了武官的最前面。

群臣跪拜之后,司礼监掌印太监徐恒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份圣旨打来开,对着群臣就开始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执剑侯叶城平叛王赵两家之乱,有大功,特升爵为监国公,加封护国大将军,以示皇恩,钦此!”

简短的一道圣旨。

可在整个朝堂之上,引起群臣震撼。

护国大将军还好说。

这只是一种殊荣,并无实权,只有在特定时期,护国大将军才被赋予权力。

可监国公就不一样了。

国公爵位在乾国,本来就非常少的。

自从乾国立国以来,也就册封过十七个国公。

能够延续至今的,只有十一家了。

现在叶城被加封为监国公,就意味着成为乾国地位最为尊贵的十二个国公之一了。

而且,叶城的公爵位非常特殊。

监国公。

任何跟监国二字搭上边,意义就非同一般的。

比如说监国太子,监国大臣,监国亲王之类...

虽说这个监国公还有另一种解释,跟叶城是宦官身份有关系。

可依旧看得出乾皇对叶城的重视了。

叶城也惊呆了。

封国公了?

这样太离谱了吧。

虽说他这个国公,跟那些世袭罔替的国公还是不一样。

可他能长生啊。

叶城连忙从武官之列走了出去,脚步都有点轻飘飘的。

虽然只是一个爵位而已,可这是国公啊,意义还是很不一样的。

“微臣谢陛下隆恩。”

叶城行大礼谢恩之后,接过了徐恒公公递上来的圣旨。

等朝会结束之后,众多的文武大臣纷纷上前跟叶城打招呼,恭喜祝贺。

这跟以前是截然不同的待遇了。

随着王赵两家在朝廷上的势力被清洗一空,现在的文武百官可就干净多了。

他们也愿意跟叶城这位新贵亲近一番。

叶城心情不错,自然也是一一回应。

这代表他真正在朝堂上立足了。

叶城又跟萧相和尉迟太尉寒暄了几句之后,这才直接前往养神殿。

他还得跟乾皇具体汇报一下在东南六州的一些情况。

.....

养神殿。

叶城向乾皇和太子苏哲行礼。

“叶卿不必多礼。”

乾皇轻笑道,“朕可是听吴师说,你在江山那一战中身先士卒,亲率武道军团将叛军的武道军团杀得崩盘,引得叛军大乱崩溃,一举定下了胜局。”

到了万军大战之中,宗师的作用也会大大减少,叶城这一番身先士卒,可谓是兵行险着啊。

“陛下,侥幸。”

叶城谦虚说道。

“如果说江山大战还是侥幸,那么南匣道以一万多武道军团,阻杀十几万叛军主力,叶卿依旧身先士卒,硬抗数万叛军疯狂冲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总不会是侥幸吧。”

乾皇笑道。

他无法想象在那场的战场之上,叶城承受住了多么恐怖的压力。

可以这么说,能够如此顺利得平息东南六州叛乱,就得益于这两战,几乎将王赵两家的精锐彻底打没了。

一旦让这两股叛军主力顺利退回去龟缩防守,朝廷恐怕多耗费十倍以上的人力物力乃至时间才有可能平息掉的。

当时他连续得到这两个战报之时,整个人都是无比震撼的。

而且,叶城不仅平掉了东南六州的王赵之乱,还顺带瓦解了五家联盟,将月清宗拉拢到了朝廷一方。

“微臣当时只想将叛军拦截下来,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想法,最后能坚持下来,臣也觉得不可思议。”

叶城说道。

如果没有长生不死道果,他坟上草都快长出来了。

当然,真要这样,他也就走不到今日的高度了。

估计还是一个小小的护卫太监。

只能说长生不死道果,造就了今日的他。

接下来,叶城跟乾皇以及太子苏哲又谈论了许久,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还有神武学院春试之事。

这春试重启,对振奋民心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最后叶城在宫里陪着乾皇吃了饭后,才坐着宫廷御轿回到执剑侯府。

不,应该是监国公府。

牌匾已经换了。

虽然府邸还是原来的府邸,可牌匾一换,气象就不一样了。

“拜见老爷。”

许多的侍从下人护卫已经站在门口,列成两排,恭迎国公爷回府。

叶城就坐在宫廷御轿中,并没有下来,只是掀开布帘,看了那些公府下人,然后让轿夫抬着进去。

因为乾皇已经将这顶宫廷御桥赐给他了。

回到府内,叶城挥退了下人,就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静。

“接下来,除了本职工作外,就将精力放到冥想上,早日突破到先天后期,还有顺便将武意更进一步,达到大宗师之境。”

叶城心中想着。

他知道接下来自己的实力会进入一个瓶颈期。

谁也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够突破的。

不过没关系。

他有的是时间。

以他现在的实力,只要不随便出去乱作死,基本上可以自保了。

.....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间,叶城回到玉京已经三个月了。

神武学院的春试也已经正式结束了。

来自天下十九州的一千八百四十六名年轻的武道种子参加春试,经过重重选拔,最终录取了七百三十八人。

录取比例高达二点五比一。

之所以录取比例这么高,主要受王赵两家叛乱的影响,神武学院的武师武生数量严重不足,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

所以此次春试招收的武生名额,比往年要多不少的。

以后就没有这么高的比例了。

整个春试用的是新规则,所以这次的春试多了大量的平民子弟。

叶城作为神武学院的院主,负责此次春试,在审核方面极为严格,防止滥竽充数,冒名顶替的情况发生。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

发现了不少这样的桉例。

一些平民子弟,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替换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