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坐在董卓左手下的李儒站起身来,对着董卓道:“回主公,此事易也。这几天儒之所以劝主公莫要轻举妄动,盖因我等新入洛阳,对于城中局势并不甚了解。这几天儒对于城中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些事情,却是可以着手去做了。以儒之见,主公现在需要的,便是做一件足以震慑朝中百官,让他们不敢在私底下搞小动作的大事。”
“什么大事文优可有想法?”
微微一笑,李儒淡淡道:“废立。”
语气虽然平淡,但是内容却不啻惊雷。
顿时,整个温明园中西凉军众人,包括董卓在内都是面露惊色。
“废立?”董卓愣了一下:“果真要如此?”
李儒点头:“除此之外,主公觉得还有什么事情能比废立之事更能震慑那几个老狐狸呢?况且,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天子懦弱,陈留王却是聪慧。主公行废立之事,倒也不算是出师无名。而且,主公奉陈留王登基,借此也可以以拥立之功名正言顺的掌握大权。此乃一举两得。”
看着李儒胸有成竹的样子,董卓思索片刻,一狠心道:“好,既然如此,咱家就听文优的。”
“主公英明。”
李儒对着董卓微微一拱手,继续道:“不过,废立之事只是其一,主公只行废立之事,以谋大权还不够,主公还需在朝中培养一批属于主公的官员。”
董卓点了点头:“文优有何妙计?”
李儒道:“主公可以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先帝党锢,怀才不遇者如过江之鲫。主公大肆拔擢,总有一些会感激主公,继而可以为主公所用。”
听到李儒这么说,董卓犹豫了一下,道:“可是文优,那些所谓的名流未必会响应咱家的征召。要知道,咱家当初还是河东太守的时候,当地的门阀就对咱家颇为轻视,即使到了现在,这种情况估计也好不了多少。”
然而,听到董卓这么说,李儒只是冷冷一笑:“主公只需派一支兵马去好生‘邀请’,儒相信他们会识趣的。届时只需有一二海内知名的名士应了主公的征召,其余人有了台阶下,主公再要征召就要容易许多了。以儒之见,曾被先帝放逐,后虽被赦宥,却心灰意冷隐居陈留老家的蔡大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说道蔡邕,李儒眼底不禁闪过一丝隐秘的精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