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举

为了取得参加会试的资格,全天下的读书人首先要在各地参加院试,时人又称之为“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便为生员,又称为生,俗称秀才。

到了秀才这一步,往少了说是已经拥有了读书人最基本的“特权”,往大了说,这就他们殷殷期盼“功名利禄”的起点。

当然,朝廷为了能让这些读书人得到良好的培养,一直都是下足了本金,仅官办最著名的就有府学、州学和县学可以让他们进入学习。

生员选择地点“入学”后,即受朝廷指派的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人管教。

生员又分为三种,说白了,成绩最好的是廪生,名额有限,但由朝廷发给粮食资助,其次是增生,名额依然有限,资助较少,新“入学”的则称为附生,没有资助。

每年各处由学政负责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严格来说,其实院试根本算不得正式的科举,顶多算是个入门考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只分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第一,称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则为状元。

连中三元者极其少见,但并非没有,后世的崇祯皇帝特意查过,千百年的历史,据说只有十七个人得到过“连中三元”这份殊荣。

唐代三人,宋代比较多有六个,占比快一半,金、元最菜各自只有一人,有明一朝,至今不过也才出了三人而已。

上面的那些都是文三元,目前为止连中武三元的人只有两个,全都在大明。

其一,是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名将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功勋卓著。

其二,是神宗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