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郑光耀这人比较钻营,而且跟大多数广东人一样务实。

能赚一百就绝对不赚五十。

这种人哪怕放在北方,也能把生意做很大。

而赵金马,虽然有分店,也搞加盟,但是自身的管理有瑕疵,这么多年被老爷子压在头上却无计可施。

从经营者的角度上来讲,无疑是失败的。

冯卫国倒是跟郑光耀有些类似,他这人比较活泛,会来事。

但是他没有特别强的事业心,对自己苦心经营的饭店更是说抛就抛,换他是郑光耀的话,估计郑粤楼早已经易主。

所以,冯卫国也不行。

至于魏君明,也是如此。

抛掉苦心经营多年的蓉城味道,跑到林平时开个川味小馆,隐居心思太强,放在羊城也最多捞一笔走人。

这么分析一圈之后,于培庸开始说自己。

他这些年越来越像个书生,对于生意啥的根本不上心。

所以把年轻时候的于培庸跟郑光耀互换一下位置,或许也能做到郑粤楼这样,但是郑光耀绝对会把第一楼弄得比现在的要大得多。

最后他得出结论:“像要把生意做强做大,除了运气之外,更多的还是掌舵人的选择和追求。咱们之所以会偏安一隅,不仅仅是环境不行,主要是还是咱们的性格和自身的缺陷。不过,我觉得以后小拙会比咱们走得更远……”

徐拙原本就是听几个老头瞎比叨叨,完全没想到于培庸会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

突然被一群老头盯着看,让徐老板有些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