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代表团中的宋镜瀛教授以及哈工大、西工大的几位教授,他们虽然是理工科的教授,但毕竟不是航空专业的,虽然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觉得这玩意儿差不多应该是能飞,但心里同样有个问号,而且他们也没见过无动力的三角滑翔翼——虽说据说动力三角翼是在70年代末首先出现在欧洲,但真正可考的第一架动力三角翼是1982年才出现,他们没听说过这个玩意儿也实在是正常。
陈耕是谁啊,众人眼中的怀疑当然不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不过他倒也没有生气和恼火,笑着点了点头:“虽然这个东西简单了点,但它还真的能飞,还飞的相当不来……安德森,你安排一下,让咱们的华夏朋友看看。”
虽然他不介意自己亲自去飞一下,但这个时候,陈耕的身份决定了不能由他去飞。
倒是没有人拦着,实在是大家心中实在是好奇:这么简陋的一个玩意儿,怎么可能飞的起来?然后……
不到五分钟,看着跟个大风筝似的一样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的动力三角翼,代表团的一众同事们的眼睛瞪的跟牛蛋一样:这个大风筝真的能飞?!
看着天空中正在翱翔的动力三角翼,再联想到国内航空工业的现状:不是什么机构都有资格研发飞机的,原本让他们觉得已经很清晰、可以看的很清楚的陈耕以及费尔南德斯公司,再一次的模糊了起来。
但相比于这架动力三角翼可以飞上天空这个事实,更让他们感到震撼的是:
相比于代表团的官员们关注这架动力三角翼真的能飞起来,宋镜瀛以及哈工大、西工大的几位教授的关注点则完全不同……
“这个动力三角翼的起飞滑跑距离有150米吗?”宋镜瀛教授喃喃地说道。
不到150米的起飞滑跑距离啊,据他们所知,还没有任何一款飞机能够做到这么短的起飞距离。
“我觉得没有,”哈工大的赵教授摇摇头,他脸上同样是一脸的震惊:“我觉得也就一百二十米左右。”
“我觉得也是。”西交大的冯教授跟着点头。
“这个动力三角翼可以允许两名乘客乘坐,还有一个四座版本的正在开发当中,”迎着代表团们震惊的目光,陈耕自顾自地说道:“这个项目是我们跟美国国民警卫队一起合作开发的项目,旨在为国民警卫队打造一款价格低廉的、可以执行多种低强度任务的飞行器……”
丁海军一愣,连忙说道:“这个动力三角翼是你们和美国国民警卫队一起开发的?”
“嗯,没错。”
“那岂不是说这架动力三角翼是美军正在研发的现役装备了?”丁海军的神情顿时紧张起来:“我们看到了这个东西……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