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人胜旧人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763 字 3个月前

也就是说,六部和内阁剥离开来,另外传统的廷推制度也被改变。</p>

七位阁臣虽然还是由官员们廷推选拔,但决定权在皇帝,并且官员们只能廷推阁臣,首辅则是由皇帝委任。</p>

另外,内阁分为五年考核一次,能者上,弱者下。</p>

在职级上,内阁节制六部,同时总揽国家政务。</p>

内阁有权任命六部尚书以下,都察院以外的大部分官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一切重大方针与政策。</p>

同时,内阁向皇帝负责,定期向皇帝报告工作,接受六部、都察院和皇帝的监督。</p>

如果都察院检举内阁,并且皇帝通过,那内阁停权留职,必须接受三司检查。</p>

总体来说,朱慈燃的新制度下,内阁做的事情还是差不多,但他们不再兼任六部尚书,这就让皇帝原本需要对付六部尚书加阁臣的局面,变成了阁臣、六部尚书。</p>

三角关系在政治上是十分稳定的,而朱慈燃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就是因为他想让宦官势力退出舞台,重新恢复到明初的政治格局。</p>

同样是三角关系,皇帝、六部、内阁的关系,可比皇帝、文官、宦官要好太多了。</p>

可见,朱慈燃对于太监干政是很不喜欢的,毕竟他走过民间,听说过万历年间太监干政导致的混乱局面。</p>

不过,这样的改变,就让内阁的局面更为尴尬了。</p>

在新的制度下,内阁虽然可以行使的是皇帝的权力。</p>

但要是皇帝个个都是朱元璋、朱棣、朱由检、朱慈燃这样的工作狂,那内阁就基本没有用处。</p>

只要皇帝勤政一点,内阁的权力就会缩小一点,皇帝越勤政,内阁权力就越小。</p>

这虽然加强了内阁的合法性,但也极大限制了明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内阁。</p>

内阁对六部可以强硬,但对皇帝却不行,这就是朱慈燃想要的内阁,而他也借助朱由检尚在的余威,完成了他所想要的新内阁制度。</p>

在新制度下,内阁主要就是帮助皇帝处理奏疏,这可以减轻朱慈燃的工作量,不像以前,内阁阁臣还得忙六部的事情。</p>

不过,这样的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一旦皇帝懒政,内阁首辅就能一直把朝政,所以对皇帝也有一定的约束力。</p>

对于内阁来说,这算是一则好消息,而对于洪承畴来说,他最高兴的消息就是在新内阁制度下,他终于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内阁首辅之位。</p>

没激动,也没有惶恐,洪承畴</p>

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权力。</p>

今日是新内阁的第一次廷议,他扫视了一眼六位阁臣,目光着重放在了孙传庭和金铉身上。</p>

他很清楚,金铉代表了东宫,孙传庭代表了北方将领。</p>

金铉主要是监察内阁,孙传庭主要是制衡自己。</p>

不过,就他们想要对付自己,洪承畴有些想要发笑。</p>

他不怕金铉和孙传庭这样的直臣,比起他们,洪承畴更担心周延儒和温体仁这样躲在暗处,暗藏祸心的人。</p>

不过,他们背后的江南势力已经被齐王暂时瓦解了,自己也没有必要怕他们。</p>

现在整个大明,自己需要担心的,只有那位还有五十几天便即将就藩的齐王殿下</p>

想到这里,洪承畴顿感轻松了起来,面对六个阁臣的姿态也更为从容。</p>

“入秋以来,各地旱情稍有减退,看样子只需要蠲免今年,明年开始就可以正常收取田赋了。”</p>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官员是否加派杂项”</p>

洪承畴把目光收敛起来,但注意力还是放在了孙传庭和金铉身上。</p>

对他们这种忧国忧民的人,他需要做的就是投其所好,让他们去对付自己所厌恶的东西,最后沉浸其中,无法分心来对付自己。</p>

“此事理应如此”</p>

“附议”</p>

果不其然,孙传庭和金铉一前一后的开口,正中洪承畴下怀。</p>

“那便由二位陪同李阁臣一起监督都察院和吏部、户部衙门了。”</p>

“至于温阁臣和周阁臣,还是继续负责刑部和工部的事宜。”</p>

“杨阁臣还是得着重天下大事,与我一同解决各地矛盾。”</p>

洪承畴的安排看上去很妥当,让周延儒和温体仁继续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不走出来打搅自己,让能力不如自己的杨文岳做副手,处理政务。</p>

他这安排下来,每个点都戳中了每个人的弱点,让权力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p>

当然,他的做法也能被众人看出来,但众人都觉得他掀不起太大风浪。</p>

朱慈燃虽然不如朱由检,但毕竟不是庸主,更何况他背后还有朱由校坐镇,洪承畴也仅仅只能行使部分权力罢了。</p>

一旦超过他的本分,他立马就会遭到限制。</p>

这么想着,内阁的第一次廷议没有异议的就通过了。</p>

不过对于天下事,各人还得提出各人的看法。</p>

金铉皱着眉头开口“科技是国朝的第一生产力,军备院的投入需要在明年加大,另外拖拉机也需要迅速投入河中、南洲,并且需要严防死守,避免让异邦人看到此物。”</p>

“如果能解决河中驻军的补给问题,那国朝的支出可以适当减轻一些负担。”</p>

金铉的话说完,洪承畴率先表态,手掌在桌案上轻拍通过。</p>

见状,孙传庭也道</p>

“地方兵马司、衙役的素质和质量参差不齐,急需整改的同时,建议从今岁毕业的学子中选拔。”</p>

“另外不仅是他们,官员们也需要加大京察和考核力度。”</p>

“一些官员思想陈旧,理当回家养老,颐养天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