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师徒相悖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895 字 3个月前

“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便是从官学之中培养。”</p>

“由于官学的教习基本都是燕山出身的教习,因此他们很容易为下面的学子灌输自己的理念。”</p>

“这样的做法,不是被齐王殿下明令禁止的吗”孙传庭不由攥紧了拳头。</p>

“是明令禁止的。”周肈点头认可,但随后又说道</p>

“可根据下官来看,官学之中负责监察的锦衣卫,早就被换一批。”</p>

“不说下面的人,便是锦衣卫南北镇抚司衙门中,眼下但凡有些权力的官员,都很难说是不是燕山派主动扶持起来的。”</p>

“他们的人无处不在,每个衙门都有自己人。”</p>

“如果他们要培养一个锦衣卫,那只需要不停喂功劳便是。”</p>

“这最容易的功劳,便是由都察院的官员把消息交给锦衣卫,由锦衣卫上奏,随后镇抚司下令调查。”</p>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锦衣卫四司官员一起出手,最后把功劳交给锦衣卫的官员就足够。”</p>

说到这里,周肈惋惜道“下官权力不足,加上不能调查其它六部和都察院、锦衣卫的消息,因此只能了解到这里。”</p>

“我知道了”听周肈说他只能了解到这里,孙传庭就明白了,燕山派编制的这张关系网,恐怕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小。</p>

“这些年,燕山派被抓捕的官员不在少数,但一直都没有牵扯到都察院和成德、李德茂、张懋才几人身上去。”</p>

孙传庭想到了相比诸党,燕山派这几年确实老实安稳不少,并且每年似乎都被锦衣卫查出许多贪腐官员。</p>

从面上看,似乎这是燕山派遭受打击的一种表现,也是他们眼下萎靡不振的一种表现。</p>

可是,事实真的是如他们眼睛看到的一样吗</p>

“这件事情,你认为殿下知不知道”</p>

孙传庭询问周肈,但面对这个问题,周肈也显得有些迟疑。</p>

二人坐在这书房之中,油灯带来的昏暗烛火让二人沉默了片刻。</p>

过了一会儿,周肈才迟疑着开口道“昔年太祖高皇帝,秦始皇帝、汉孝武帝这样雄才伟略的君王都会被人所蒙蔽,何况殿下呢”</p>

“殿下虽然常在民间走动,但他的消息还是来自锦衣卫和御马监,以及身边人的口述。”</p>

“这些口述的消息,但凡有一个是假消息,那”</p>

周肈没敢再说下去,孙传庭却坐不住的站了起来。</p>

他转身想要渡步,却又停下,转过身来看向周肈</p>

“你不要自己再去查桉了,写份手书寄回振武,让家中子弟前往各地查看各地官场情况。”</p>

“可没有官身,他们应该怎么查”周肈有些不解,但孙传庭却眯了眯眼睛</p>

“盗贼起于乡野,要查就先从乡镇查起”</p>

“齐王殿下要就藩了”</p>

回到府内,当洪承畴开口说出这句话,一名守在府内的青年不由一愣。</p>

“侯爷从何处听来的”青年人忍不住作揖询问,洪承畴却坐在了会厅的主位,随后抚须道“殿下亲口当着我们面说的。”</p>

“此外,殿下还调我和孙传庭前往南直隶整顿吏治。”</p>

“我找你来,便是因为我眼下当局者迷,而你旁观者清,其中道理,你或许能给我一些解释。”</p>

洪承畴不是分析不行,是他不善于分析自己的事情。</p>

他如果用自己的思维来想朱由检的安排,那便是如“猎人笼兔,而兔自钻笼中”一般。</p>

他要用旁人的想法来看看,别人眼里,朱由检的安排是为了什么。</p>

面对这个问题,青年人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或许是声东击西。”</p>

“声东击西此话何解”洪承畴面露不喜,但青年人却作揖道</p>

“如果</p>

只是整顿吏治,那殿下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宣布二位整顿吏治的事情。”</p>

“眼下这事情,这安排,旁人看了恐怕都以为是殿下为了二位高升做准备,特意给二位功绩。”</p>

“但眼下的问题是二位入不入阁的问题吗”</p>

“大明眼下有没有党派,党派势力有多大,侯爷应该比我这白身更加了解才对。”</p>

青年人话音说完,当即作揖回礼表示结束。</p>

他的话让洪承畴狐疑了起来,但他细细一想便比青年人想出了更多的东西。</p>

面对自己脑中出现的那一个个答桉,洪承畴不由抚须眯眼</p>

“你的意思是,殿下准备在今岁收拾燕山派”</p>

“可是眼下燕山派势大,又该如何收拾”</p>

“自然是从内部”青年人不假思索的回答</p>

“在下看过殿下历次出手,除非是官员自己引出大桉,不然殿下每次出手,往往都是声东击西,随后瓦解分裂其内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p>

“天启元年,声东击西的声东是东林党彻查淮北大饥,而击西的“西”,是御马监的腾骧四卫。”</p>

“等淮北大饥的闹剧结束,殿下已经将腾骧四卫训练起来了。”</p>

“再之后,白莲教造反之时,殿下亲自领兵平叛。”</p>

“这声东是亲王领兵平叛,但击西的“西”,却是扼制诸藩的同时又联合诸藩,与诸藩达成同盟,从诸藩手中赚取银钱田土,解决内帑不足养兵的问题。”</p>

“再往后,不管对手是谁,殿下都在玩这手声东击西。”</p>

“百官都能看懂,但谁都不知道殿下什么时候声东,又何时击西,而则击西的西又是何事,何物。”</p>

青年人说完了自己的看法,随后便笃定道</p>

“眼下,恐怕殿下又要开始这一手段了”</p>

“不过”青年人迟疑了片刻,接着作揖,小心翼翼道</p>

“如侯爷所说的一样,燕山派的势力庞大,不管怎么着手,都将牵动各方。”</p>

“况且眼下大旱尚且存在,谁也说不准明岁大旱会不会更严重,因此这个节骨眼动手很不合时宜。”</p>

“嗯”洪承畴应了一声,但他却一反常态道“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时候动手不合时宜,殿下才更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p>

经过青年人的梳理,洪承畴已经笃定了朱由检会动手,甚至大致猜到了他会在什么时候动手。</p>

“侯爷,在下觉得,我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只需要完成“声东”的事情便已经足够。”</p>

青年人开口,这也符合洪承畴一贯的性格。</p>

在没有确定皇帝和太子能挑起大梁,齐王能解决燕山派的情况下,做一个中立派便是他要做的事情。</p>

只是,想要中立也不容易,中立如果真的只是傻乎乎的什么都不管不看,那等到一派得势,最先清理的便是中立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