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五章 南征北讨(恢复两更)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245 字 2022-11-09

“套虏和宁夏虏眼下应该已经知道我大明即将扫套,不出意外此次诸部会团结起来,由虏酋火落赤亲率掠阵。”

“我大军出塞,绝不可无功而返,只需击垮火落赤麾下重骑,套虏便不堪一击。”

“本经略在此发出悬赏,斩火落赤者,赏银五千两,俘杀二十六部台吉、贝勒者,赏银一千两,斩首套虏一级,赏银二十两。”

孙传庭对河套、宁夏两部二十六台吉都发出了悬赏,而斩首的银子却从五十两下调到了二十两。

之所以下调、也是他知道,这一战明军不管是从装备还是后勤来说,都大大占优,相反套虏除了能跑外,并没有什么优势。

这一战和复辽一战不同,复辽一战明军的骑兵和马步兵加起来都没有六万,而这一战几乎是清一色的马步兵和骑兵。

尽管陕西的明军骑兵只能达到一人两马的基本标配,但一人两马驰骋河套已经足够了。

这一战明军的优势,比起复辽之战更加明显,并且就地形来说、除非套虏钻到沙漠里去,不然明军骑兵的机动性不会输他们太多。

近十五万对五万,孙传庭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布置扫套。

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盘踞在青海的那几万蒙古人,因此让朱童蒙统帅六营驻守西宁卫是保险之举。

只要西宁卫不失,那明军复套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各部大军,自行招募民夫,所有民夫都不可用徭役强征,可按照殿下军令开出钱粮和田亩的犒赏。”

说完了布置,孙传庭最后交代起了民夫的事情。

明军十一万六千大军此次出塞,战线南北长达六百里,需要调动最少四十多万民夫和二十多万挽马。

靠征徭役虽然能征到民夫,但民夫必然会在路上逃跑,因此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钱粮田亩来利诱。

就这点来说、朱由检给出的方案完全没有问题,不过孙传庭担心的是,套虏和北虏筑城开地的地方,也有北逃的汉人流民。

这么一来、打下地方后,直接分地就行不通了,只能继续开垦新的田地。

不过担心也没有用,具体怎么办,还是得等先打下河套再说。

想到这里、孙传庭根据兵马数量,将六百多万石粮秣和五百万两银子调拨诸部,随后宣布了散会。

散会之后,他将自己复辽的行军图交给了随身的锦衣卫,而锦衣卫也将这份新的复辽行军图送往了京城和燕山大营。

当行军图送来的时候,身处燕山大营的朱由检也是躺在躺椅上,沐浴阳光,耳边听着算盘声。

“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凤阳、福建、广东、陕西、贵州等一京一都七省卫所革新完毕,除孝陵卫保留整编外,其余卫所纷纷革新。”

“革新共查得三千二百三十七万六千四百三十亩军屯田,军户一百四十六万四千七百二十,七百四十二万三千六百口。”

“我大明两京十四省,除广西、云南、四川三省外,其余诸省卫所均已革新,仅保留孝陵卫。”

当曹化淳的话说完,算盘声也彻底消失,而朱由检也懒洋洋的坐了起来,慢慢睁开眼睛适应了一下四周阳光。

“孝陵卫继续保留,不过需要分出一千户兵马前往凤阳皇陵拱卫。”

“至于所有军户皆转换为民籍,军屯田按照老规矩来发放,除了陕西百姓一人四亩,其余诸省均一人三亩。”

朱由检一开口,便将这三千多万田亩给分给了百姓和将士,以及他们的家属。

不过,四川、云南、广西土司众多的三省还没有彻底革新,这让朱由检有些不满。

“西南有动静吗?那些土司们……”

用手捏了捏后颈的朱由检,对着旁边站着的陆文昭询问,而陆文昭也摇头道:

“六月黔国公联合吾必奎交出兵权后,云南和广西、四川行都司等大批土司都安静了下来。”

“不过、眼下尚有三十二家土司没有接受改土归流,其中四川行都司的大多数彝族土司回绝的态度十分强硬。”

四川行都司、也就是后世大凉山一带。

对于土司们的顽强态度,朱由检倒不是没有想到,只是他没想到这些土司一点利都不愿意让出来。

“三十二家土司兵力如何?”

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的朱由检十分冷静,而陆文昭也回禀道:“大约八万人左右。”

“八万人……”听到这个数目,朱由检想了想,随后道:

“再等半年,等河套之战结束再收拾他们,军械所的产量已经跟不上扩军的速度了。”

“进来所产出的军械,先满足北军都督府和海军都督府的兵马,东军都督府目前装备的已经足够抵御建虏了。”

“是……”陆文昭应下,而同时朱由检也起身伸了下懒腰。

“传我将令,十月初一,四骑卫调往大同杀虎口,另外卢龙卫、神策卫、鹰扬卫、金吾卫的骑兵也一并调往杀虎口。”

“山西、北直隶、河南、湖广今年秋收的军屯籽粮,分别调往延绥。”

说着、朱由检转头看了一眼曹化淳,吩咐道:

“再调三百门五斤炮,一万挽马,二十万石军粮前往杀虎口。”

“奴婢领命……”曹化淳记在了心里,准备等下告诉下面的人去做。

在他领命的同时,朱由检也询问道:“水泥场的进度如何?”

“大概腊月便可以运行,四个作坊估计每岁可产出十二万石水泥……”曹化淳老实回答,而他的回答也让朱由校百感交集。

一个后世随处可见的水泥,却在这个时代让朱由检和燕山诸多工匠摸索了两年多,才最终摸索到了合适的配方。

可即便摸索出了配方,以这个时代的开采力和手工速度,四个千人级别的工厂,一年也不过能产出十二万石水泥罢了,折合不过八九千吨水泥。

八九千吨水泥够干嘛?顶多修建一条宽一丈,厚三寸,长不过六十公里的水泥路罢了。

哪怕朱由检在全天下推广,建造上百处工厂,水泥产量也不过十几万吨,顶多修建一条七八百公里的水泥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