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章 西北的恶劣环境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73 字 2022-11-09

不过现在他没有这个顾虑了,因为建虏已经被打断了嵴骨,大明的兵威也彻底展示了出来。

现在向这两部募兵,这两部应该不敢有什么别的想法。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微微颔首道:

“刚好你还要在燕山待一段时间,你可以派人前往这两部募兵,被募的士卒,其家卷都可以迁往大宁府的牧场放牧。”

“是!”满桂高兴应下,随后又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殿下、那这三营兵……”

“给你的北军都督府了。”朱由检瞥了满桂一眼,无奈道:

“眼下山西几经调拨,只有二十一营兵了,陕西虽然有二十营兵,但十营是山西调去的,另外十营是孙传庭的老班底。”

“这合计已经有四十一营兵了,而西北四镇还有数万兵马。”

说到这里、朱由检也说起了正事道:

“我已经下令让秦邦屏暂停在四川的募兵,我想让你把西北四镇的兵编练为十五营,随后调往四川。”

“殿下、西北兵马恐怕在四川……”满桂有些头疼道:

“怕是跑不起来……”

“每个都督府的营兵都是定额的,你们眼下的营兵超编,是因为未来数年会有战事,战事结束后也就不再补兵了。”朱由检很讲规则。

“殿下、说实话我还是觉得北军应该比其他四军兵马多些,毕竟末将要对付大量北虏啊……”

满桂一听朱由检的话,便开始委屈了起来,而朱由检干脆瞪了他一眼:

“北虏都是你北军对付的,那要上直干嘛?”

“上直毕竟是国之重器,不能轻易出动,这些脏活还是给我们北军干吧……”满桂声音低了不少。

“行了、别哭兵少,兵少是因为朝廷的钱粮不够,等日后钱粮上去了,五军的兵额自然会上去的。”

朱由检喝止了这个话题,随后继续说起了正事:

“这次你带大宁三卫和之后的漠南三营前往陕西后,朝廷在陕西的直属兵力就达到了三卫四十四营,合计十五万兵力。”

“之后我会把李如柏和李如梅、王承恩(延绥总兵)、张继先、杨肇基等人依旧留在你的北军都督府。”

“至于孙传庭,我已经请示皇兄,让他成为了复套经略,名义上你还需要听从他的指挥。”

“不过、孙传庭在北方的大仗,毕竟没有你打的多,我已经手书回了孙传庭,复套一事不用着急。”

“眼下你们要做的是把太仆寺的群牧所、还有陕西和河西的卫所全部革新。”

“尤其是河西的人口,全部给我清查出来,之后我会请示皇兄在河西设立行省,承宣布政使司。”

“河西设为行省后,你们就准备把陇右的百姓迁往河西,把陕南的百姓迁往陇右。”

“至多明岁秋收,复套一战我会亲临指挥,之后需要把陕北百姓迁往河套一带。”

“迁移河套所需的钱粮要很多,所以你们需要在陕北一带多多建设粮仓,我会让御马监在明年秋收后将四川、湖广、河南、山西的田赋都运往陕北。”

“复套之战不会很久,只要收复河套,关中就安稳了。”

最后这一句话,朱由检像是在感叹些什么,而满桂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点头应下。

不过在应下后,满桂又对朱由检询问出了他的不解道:

“殿下、末将了解过陕西,眼下汉中府应该才是人口稠密的地方,为什么不迁移汉中府百姓?”

“汉中府百姓之后要南迁。”朱由检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迁移的计划他很早就想好了。

汉中百姓南迁四川,福建、湖广南迁广东,广东西迁广西,而贵州、四川南迁云南。

这么一来,西南就彻底巩固了,甚至还有余力南迁安南。

不过、要组织南迁,必然是要把西南土司全部解决才行。

解决西南土司必然会耗费大明不少精力,而朱由检必须在解决这件事情前,把河套的事情解决。

河套部和宁夏部一旦被解决,河西走廊和关中平原的北方威胁就彻底消除。

陕西稠密的人口可以向河西、河套进行迁移,虽然朱由检不敢说可以保证陕西渡过小冰河大旱,但最少百姓能多抗几年,不会像历史上一样,一波就被大旱带走。

只要河套和宁夏两部在明年被灭,那陕西百姓迁移的事情能从明年开始,最多在天启七年宣布结束,陕西内部的人口密度会最少降低到目前的三分之二。

一旦保障了陕北百姓的活路,陕西依靠山西、北直隶、河南的“转移粮”坚挺两年不成问题。

这两年加上天启六年和七年,朱由检有四年的时间去解决西南土司、安南、南洋。

只要西南土司和安南、南洋被解决,尤其是安南被解决,那安南近千万亩土地完全能支持上百万户家庭站稳脚跟。

至于安南的百姓……

“想这么多干嘛……”朱由检轻笑摇头,而这时陆文昭从屋外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卷卷宗。

“殿下、南洋的各城消息有些眉目了。”

陆文昭双手呈上卷宗,而朱由检一听,当即起身从他手中接过卷宗,打开一览。

卷宗上,清楚的记录了南洋各国的兵力,以及对大明的态度,还有一个绘制不算太清楚的城池标记。

“交给工匠,让他们彷制出足数的沙盘,送往京城、琉球。”

朱由检目光收敛,将卷宗放在桌上,同时转身看向了他身后,书房高挂的那幅东亚格局图,语气轻快道:

“告诉黄龙、他的募兵速度得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