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石二鸟之计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3074 字 2022-11-12

县尊看到那个小厮是他县衙里的一个奴仆,掀开盘子,露出明灿灿的金子,顿时露出贪婪的神色,但嘴上却说道:“无功不受禄,将军好意我心领了。”

沈晨笑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聊表对襄城百姓的歉意罢了,还请县尊宽恕我等无礼,不要拒绝。”

“这”

县令一时迟疑。

沈晨也没有给他拒绝的时间,说道:“我要撤兵离开襄城了,县尊就此别过。”

说罢直接往厅堂外面走去。

“咻!”

等到他出去之后,尖锐的哨声响彻了整个县衙府邸。

还在休息的士兵们几乎本能醒来,纷纷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快步跑出县衙,在门口集合。

此时在县衙里休息的只有数百士兵,沈晨出了县衙之后,就命令传令兵迅速召集在各城门驻守的兵马,短短十分钟内不到,就全军集合。

“走!”

一声令下,沈晨就往带着大军往东门方向去。

三千士兵列队整齐,如一字长蛇,前后各举火把,踩在县城夯土结构的地面上,发出橐橐的响声。

居住在县城里的百姓这一夜根本睡不着觉,他们的门窗紧闭,漆黑街道早已经空无一人,偶尔从瓮牖或者木窗当中往外去看,哪怕有安民榜,也都小心翼翼地观察着。

很快士兵就从东门离开。

过了约一个时辰,城外再次响起了脚步声,夏侯渊领着五千人马出现在了襄城外。

沈晨猜的没错,许都那边确实不敢把所有兵力派出去,所以还有李典领着五千人保卫许都。

为了防止恐慌和引起城内保皇派们的骚乱,荀彧下令封锁了消息,由夏侯渊配合曹洪来处理这件事情。

很多人以为荀彧是保皇派,但实际上他是汉室的死忠不是天子的死忠。

对于他来说,谁当皇帝跟他没关系,只要这天下是汉室就行。因此即便是衣带诏,他也必须忍住帮助曹操。

因为他去过袁绍那里,知道袁绍什么德性。如果袁绍胜利了,那天下就不是汉室天下了。

而曹操至少目前还需要汉室这杆旗帜,短时间内也看不出什么篡位之类的想法,荀彧天真地以为他顶多是个像霍光一样的权臣。

所以一直到曹操称魏公暴露篡逆之心之前,他都一直在为曹操尽心尽力地做事。

由于信息差异,导致荀彧无法判断沈晨的真实意图,但为了稳妥起见,他又必须把敌人挡在许都之外,因而夏侯渊就必须要出现在这里。

从许都来查探的斥候下午就到了,看到城头“沈”字旗,大吃一惊,不敢耽搁时间,一边飞速回报,一边询问城外百姓进城人数。

沈晨倒没有玩出城再进城的花样,但他觉得无所谓,兵法本来就是虚虚实实,就算让人知道进城的只有三千人,敌人也会认为这可能是先锋,后方还有部队,因此不在乎人数暴露给许都。

等到傍晚的时候,许都那边就得知了最少三四千人马占据了襄城的消息。

而荀彧也的确认为这可能是先锋,他按照以前的常理推断,认为敌人要到晚上才能到襄城,但提前出现,很有可能是急行军的先锋部队,主力还在后方。

于是荀彧和夏侯渊李典等人商量过后,做了三个应对方式。

一是让李典驻扎于许都外,防备敌人突袭。二是让夏侯渊急行过来,抢先包围襄城。三是派人迅速联络曹洪、刘岱、王忠、满宠、李通等人,让他们回援许都。

这就是信息差导致的结果。

夏侯渊于是从大概下午五点多钟出发,到襄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钟,花了三个半时辰,七个多小时,急行五十公路,抵达了襄城。

看上去好像只是平均每小时七公里,也不算快。

可要知道,历史上夏侯渊最快的记录也就是“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平均每天时速七十公里,刨除掉睡觉吃饭,算十四个小时赶路时间,也就是平均每小时五公里。

所以这个时候的夏侯渊已经是比历史上他最快的时候还要快,到襄城之时,部队多已经疲惫不堪,士兵们体力别说打仗,再走几步都得累瘫。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必须要考虑士兵能否再打仗的问题,于是距离城外约十里之处先让士兵们休息,再派人去打探情况。

很快探马斥候回禀,城头上空无一人,也没有点火把,整个城内都非常安静,城门大开,毫无动静。

夏侯渊听到这个情况非常意外,城楼上没有人,城门都打开着,着实令人无法理解。

他此时也不知道敌人主力是不是已经进城,黑灯瞎火大半夜,又找不到百姓能够询问城里情况,一时间非常着急,走来走去,寻思了半天,还是让斥候冒险去看看。

等了一刻钟,斥候匆匆回来,告诉他一个消息,城里没有敌军。

“什么?他们退兵了?”

夏侯渊得知城内没有敌人,立即领兵马进入城内,从县令那得知在一个时辰之前,城里的三四千人马就离开了。

“是的。”

县衙厅内,县令向夏侯渊露出谄媚的笑容:“托将军洪福,那来犯的贼人想必是得知了将军即将到来的消息,说是要撤回南阳去。”

“是这样吗?”

夏侯渊狐疑地看着县令,问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来时多少人,从哪个门进来,走时多少人,又是从哪个门出去?”

县令答道:“回将军,他们是日中三刻左右抵达,来时应该有三四千人,从西门进,进城之后就占据了县衙府邸休息。走时也是三四千人,于一个多时辰前离开,从东门出。”

西门进,东门出?

夏侯渊细细思索着这个不同寻常的情报,襄城南面就是汝水,所以南门是河边,西门则是襄城与汝水对岸的连接门。

因为汝水斜着从襄城以南经过,在襄城对面还有一座小城池叫汜城,所以从襄城的西门出去之后,就有一座桥梁与汜城相连,南面的百姓到襄城来,都会经过这里。

沈晨军从西门进来是符合他从南方北上的一个行军路线,那从东门出又是什么情况?

“你先下去吧。”

夏侯渊坐在席上,苦思冥想。

这东门出去下一座过河桥梁就是七十里外的东不羹乡以及定陵县了,沈晨军要绕那么远的路回南阳吗?

“卑告退。”